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意思:有没曾阅读过的书,没有不可对人说的事。意指我虽然是个读书不多,学识鄙陋之人,但做人做事无愧于天地,表明君子坦荡荡之意。
”书有未曾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出自清朝金缨《格言联璧》一书。
张作霖借用此联意在表明自己一生做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此联是目前所知张作霖遗留下来仅有的真迹,纸本,书心纵130厘米,横33.3厘米,为行书上下七言联,上联为“书有未曾经我读”,下联为“事无不可对人言”,后署“张作霖”名款,款下钤白文方印“张作霖印”和朱文方印“雨亭”。
张作霖本读书不多,只读过六个月的私塾,后因家庭遭遇变故不得不辍学回家。接受招抚后,张作霖曾拜新民府副知府的陈衍庶为义父,求他教自己读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0书识礼,使自己的文化学识有了很大提高。
张作霖尊重文人、重视文人,政务之余也经常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张作霖对书法艺术有着一种特别的嗜好。
他的书法作品无一定成法,汪洋恣意,从作品的线条伸展流变,布局的主从、倚正、大小、疏密、呼应、断续、浓淡等笔法处理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气质和情感世界。
扩展资料: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格言联璧选读:
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二、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三、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要戒掉一个“乱”字。
四、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五、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只怕诚心不够。天下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怕志向不坚定。
六、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言联璧
天下那么多书,也有我没有读过的,一生没有什么缺德的事,任何话都可以对人开诚布公。
不奢求所有的都能做到别人满意,只愿自己尽力而为,不愧对自己。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世界上有我没读过的书存在,但是我没有不可告人的事情
意思是 :有些书我还没有读过,事却没有什么不可以对别人说的。
出自:《增广贤文》之三百七十八。
启示:启迪我们要刻苦学习、多多读书,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书,作为知识的承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
扩展资料
解释:
书有未曾经我读。学海无涯,即使学富五车,读书万卷,依然无法遍读天下典籍。尤其今日社会,所谓知识爆炸,各种学科繁复细致,如同入海算沙,更不是任何人能在一生通达的。
即使聪明盖世,也只可能专攻一门,在某一个学科上较为深入。承认这个事实,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足,我们才不至于骄傲狂妄,目中无人。
守住谦卑恭敬,就是进步的基石。渐渐修进,回归自性,一切真相自然明了通达,即使没有读过的书也不再是遗憾了。
事无不可对人言,所行的事情没有不可告人的。这句话出于宋朝名臣司马光,他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一生所作所为,没有不能对人说的。
他又说,要做到真诚二字,就要从不妄语下手,而他一生的德行事业,就在这一句成就。无独有偶,宋朝铁面御史赵阅道,每天晚上都在院中摆设香案。
向上天报告一天的所做所为、起心动念。如果有一个念头是不敢向上天坦白的,这件事就绝对不敢做。天尚且能言,又有什么不能对人说的呢。
明朝宝坻县令袁了凡先生,学习赵阅道的反省方法,依之检点身心,断恶修善,最终成功改造了命运。
需要隐瞒、不可告人的,无非是恶念恶行、恶习恶业、过失错误,敢于承认,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德行才能成就。
如果掩饰覆藏,惟恐被人揭穿发现,疑虑犹豫,身心不安,也就不可能有快乐幸福。所以先哲说,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乐。
历史典故:
宋朝苏东坡当年考功名时的论文,便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考官是梅圣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6俞,他和欧阳修都是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欧阳修有一副名联说:“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他一生作人,胸襟坦然,所以说“事无不可对人言”,一生没有什幺缺德的事,任何话都可以对人开布公。而上联看起来谦虚,实际上牛皮吹得很大。
他说天下那幺多书,也有我没有读过的。换言之:他读的书真是够多的了。这次考题梅圣俞出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依当时制度,政治司法都论在一起的。
苏东坡知道这位考官学问很好,那时他还年轻,又很调皮,存心要把考官考住,让考官不懂,于是在文章中有一段引用: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严,而乐尧用刑之宽。”藉以说明古代判人罪刑,存心如此忠厚。梅圣俞看了苏东坡这篇文章,非常激赏,认为很好,于是录取。
只是这几句话所说的典故,没有看过,不知道出自哪一本书。放榜以后召见了苏东坡,便问东坡,文章中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东坡答道:“想当然耳。”梅圣俞才知上了当,这是苏东坡的调皮故事。也有人说,上当的是欧阳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