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草草了事 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草率收兵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长乐未央 未央:未尽。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出处:《金石索·汉长乐宫瓦》:“‘长乐未央’,此长东宫瓦。”
大工告成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大功毕成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出处:《尚书·禹贡》:“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等因奉此 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恩断义绝 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分钗断带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风吹云散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出处: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封刀挂剑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出处:《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功德圆满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鸾凤分飞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鸣金收兵 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出处:《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袅袅余音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出处:清·金圣叹《西厢记读法》:“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千了百当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不道你不是千了百当底人,此语只似先师下底语。”
千了百了 了:完了,结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贴。
全始全终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善罢甘休 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奶奶就是让着他,他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儿,他就善罢甘休了?”
慎终于始 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始终如一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收锣罢鼓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完事大吉 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一刀两段 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出处:《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以终天年 以:表示目的。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余波未平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出处: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雨散云收 ①比喻亲朋离散。②指雨后转晴。
出处: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雨收云散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出处: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雨消云散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出处: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e68a847a686964616f330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雨歇云收 比喻男女离散。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云散风流 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云收雨散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出处: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终始如一 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铸甲销戈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出处: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铸剑为犁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结束战争,把用于战争的武器,铸造成用于耕田的犁,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为所欲为举不胜举亲上做亲亲上加亲亲上成亲仁者抄能仁冠上加冠刑期无刑国将不国天外有天头上安头头上着头头上著头将门有将屋袭下作屋屋下架屋巧上加巧年复一年床上叠床床上安床床上施床床上迭床床下安床微乎其微忍无可忍损之又损数百不胜数新益求新日复一日日慎一日日甚一日枝外生枝梦中说梦欺人自欺玄之又玄痛定思痛相门有相眉下添眉神度乎其神精益求精罪上加罪节中长节衣锦褧衣见所问不见见所未见讹以传讹讹以滋讹话中有话答话里有话豆萁燃豆贼喊捉贼轮扁斫轮闻所不闻闻所未闻防不及防防不胜防难乎其难
出神入化、
潜消默化、
十变五化、
执而不化、来
树俗立化、
刑于之化、
蛛游蜩化自、
天生天化、百
穷神观化、
鱼龙变化、
穷神知化、
潜移默化、
食古不化、
神功圣化、
千变万化、
顽固不化、
败俗伤化、
随俗雅化、
霄鱼垂化、
修短随化、
有伤风化、
潜移暗化、
有风有化、
泥古不化、
食而不化、
宵鱼垂化、
无为自化、
伤风败化、
贪污腐化度、
顽梗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