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看范蠡的儿子,大儿子从小跟着老爹辛苦赚钱,把钱看知的像命一样重,小儿子从小养尊处优,花钱就像流水。所以大儿子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的三弟,因此当老爸说要派三弟去救人的时候,大道儿子感觉自己被羞辱了。
他想,救二弟性命,这么要紧的事情,老爹怎么专派啥也不会的三弟去呢?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比三弟强得多啊!但如果这事儿派三弟去,还真属能办成,他把钱给庄生就立刻会回家,绝不多事。
这段故事,后任把它总结为一句成语,叫做“知子莫若父”。实际上,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的范蠡所以救不了儿子性命,关键是范蠡的智慧拗不过面子。首先是大儿子的面子。在朱大公子看来,父亲不派他去救弟弟,而是派小弟弟前去,这是说明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3他是不肖子。说起来,这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因为父亲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不派他去,也没有说你去不合适或者去了也是白去之类的话,是他自己认为不让他去这面子丢不起,甚至还想自杀,范蠡拗不过这个面子。这时候,朱大公子已经把面子和性命连在了一起,正如范蠡妻子所说,这时候的范蠡也没有一定的把握就能够救二儿子,可最为现实的例子是,不派大儿子去,他就会马上死在你面前。
其次是庄生也拗不过自己的面子。庄生成功说服了楚王实行大赦,但这事情却有点儿神不知鬼不觉的奥妙,楚王不知道,达官贵人不知道,朱大公子就更不知道。这种事情智的确是智,但只能是让范蠡这样同为智者的人去感知,可就是不能够对任何人说,包括自己的老婆。如果是真能救了朱二公子,范蠡肯定能够知道庄生的良苦用心智谋所在,但那只能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同样不能对人明说。庄生是不打算要一文钱财的,否则,像他那样的家庭,稍微一动那个钱,就没有办法补上,朱大公子回去明里辞行,实则取钱,人家分毫未动,正说明这一点。问题在于,既然庄生已经把事情做成,又没打算要钱,为什么不把好人做到底呢?这就是庄生也拗不过那个面子!这就是他说的有一种被人出卖了的感觉。像庄生这种安守清贫的高士,视金钱官位如粪土,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不要面子。看起来,不仅仅是范蠡,清雅智慧如庄生者,也是拗不过那个面子。这同时说明一个问题,任何人,无一例外都有自己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望采纳!!!
找不到优势策略并不可悲,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决策大师,但是如果你发现不了劣势策略,那么你就是一个十足的庸才。
可以说并不是每一个博弈都有优势策略,但是每一个博弈中肯定有劣势策略,因而进行一场博弈时,如果你找不到优势策略,这并不是最糟糕的事,而真正糟糕的是你找不到劣势策略。如果你一不小心选择了劣势策略,那么你的结果是非常糟糕的。一个优势策略优于其他的任何策略,同样,一个劣势策略则劣于其他任何策略。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劣势策略,那么你所获得的收益就远远小于选择其他的任何策略所获得的收益,甚至你的收益可能是负的。
历史上的范蠡救子就是一个失败的策略。
越王勾践击败吴国以后,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更名改姓,做起了生意,后来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因他定居陶地,所以人称陶朱公。
陶朱公的二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于楚,范蠡的家人急死了,就想以范蠡自己的面子将儿子赎回来。但是,范蠡说:“杀人偿命,这是天理,我的儿子也不能例外。但是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他不要在街上示众。”
于是就让他的小儿子带上许多的钱,放在一个麻袋里,驮在牛车上。范蠡的小儿子正要上路,范蠡的大儿子说他可以替弟弟去,范蠡知道这个大儿子平时办事能力并不强,有点舍不得花钱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62,就不同意他去,但是他的大儿子说:“家中的长子应该帮助父亲做最重要的事,现在弟弟犯了法,你不派我去,而派小弟弟去,别人不会说我是个不良之辈吗?”
说罢,就拿着刀要自杀,他的母亲赶快来阻拦,说:“我看就让他去吧,小儿子一个人去未必能救活,现在二儿子还没有救成,就死了个大儿子,那不把我们的心都伤透了。”范蠡也只好同意他去。临行之前,范蠡给他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交给他的老朋友庄先生,并且嘱咐他说:“到了那里,把这里带去的黄金都交给庄先生,让他代你处理,遇事千万不要和别人争论。”大儿子一一都答应下来。他家是一个非常富的家庭,大儿子就又偷偷地带着许多黄金。
这位大儿子到了楚国,好不容易才找到庄先生的住处,本来他以为父亲所结交的这位庄先生一定也是非常富有的,哪知到了那里一看,庄先生原来住在乡村,房子七歪八扭,很不像样,他穿过一大片野菜地才到了庄先生的家。
范蠡的大儿子来到这位老者的面前,交上了书信,并且把车子上带来的所有黄金都交给了庄先生,这位老者说:“你的事情办好了,你赶快离开这里吧,千万不要停留,即使你看到你弟弟从监狱里出来了,你也不要去问他。”他把头直点,就告别了庄先生。
但是他并没照庄先生所说的那样去做,他觉得楚国这地方很好玩,再说弟弟还没有放出来,我回去又怎么交代呢。这样他就在楚国浪荡起来了。在这期间结交了楚国的一些贵族,他们一听说是范蠡的公子,当然对他非常热情。他也就把自己私自带来的黄金送给这些贵族。
这位庄先生虽然看起来很穷,但是他在楚国具有极高的威望,他的廉洁正直广为人知,朝廷的一些大臣们都把他当做老师一样对待。他接受了范蠡的金子,连一句拒绝的话都没有说,这使范蠡的大儿子心里有点不快,心里嘀咕,这老头也是一个贪财的人。
而庄先生根本不想要他的一文钱,他是把金子当做信物,待事办成后,他还要如数奉还,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金子,如果我以后死了,来不及交给他,你一定要帮我交给他,一点也不要动。”
不久,庄先生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入宫晋见楚王,他说:“昨夜臣观天象,发现有一个星宿的位置有些异常,这有害于楚国。”
楚王一听忙问:“该怎么办?”
庄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古人常讲只有积德行善才能避祸消灾。”
楚王想了想,若有所悟,便客气地说:“先生请回吧,寡人知道该怎样做了。”
楚王马上传下旨意,封存所有的国库。
曾受过长子贿赂的楚国贵人闻讯,连忙告诉他说:“楚国将要实行大赦。”
长子问:“何以见得?”
贵人向他解释道:“每次大赦前,都要封存府库,楚王昨晚已派使者封存国库了。”
范家大儿子听后高兴极了,自己的弟弟就要出来了,父亲不是担心我不会办事吗,我这不是办得很好吗?但是又一想,我弟弟出来,这是国王的恩赐,那老头白白地拿了我那么多的黄金,这还了得。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就登门去取那钱财。
他来到了庄先生家,庄先生大吃一惊,“你还没走?”庄先生问。
范家大少爷说:“我有点事还没来得及走,我听说国王准备大赦,我的弟弟马上就要出来了,我特地来向您老辞行。”
庄先生明白他的意思,就对他说:“你把带来的黄金带回去吧。”他也不客气,就到后屋里取走了黄金。他驾着牛车,乘着月色,口中哼着小曲,心里高兴极了,我的事办成了,但是一分钱又没有花,回去后,爹娘不知怎么夸我是好呢。这回他算错了,范家大少爷走后,庄先生感到心里很窝囊,我活了这么大,被这小子辈耍弄了,这口气他咽不下去。
于是他又去面见楚王,对他说:“我上次说了星象不好那件事,大王果然要用做好事来破这坏星象,这太好了,但是我在外面到处听到人们这样说,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我们楚国,他家拿了许多钱来贿赂我们楚国的大臣,你知道陶朱公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所以人们都说,大王你不是为了怜悯同情人民才实行大赦的,而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
楚王一听大怒:“陶朱公再富,与我何干,我们楚国难道稀罕他那两个钱?”就下令将范家的二儿子先杀死,然后再实行大赦。
这位一向精明的范家大儿子这时可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他踏上了归程,有气无力地驾着牛车,父亲给他的黄金当然如数在,但是他的车里又多了一件东西,这就是他弟弟的尸体。
他到了家,他的母亲和远近邻居看到范家二儿子的尸体,都很悲痛,惟有陶朱公一人不但不哭,反而大笑不已。人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知道他这一去,他的弟弟一定会死,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只是他舍不得花钱。他小时候和我在一起,我们吃尽了苦头,知道谋生的艰难,所以他生活非常节俭。至于他的小弟弟,他出生以后就看到我万贯家财,他只知道尽情地享乐,出门乘好车,骑良马,花钱就像流水一般。我派小儿子去,就是看他舍得花钱。而大儿子硬是要去,并以自杀相要挟,而只好让他去。他这一去,我就一直在等我二儿子的尸体回来。这是事情的常理,没有什么好悲痛的。”
对于陶朱公的家庭而言,千金绝对算不上一个大数目,而且千金的目的在于救人,那么这千金更算不得什么了。然而,陶朱公的长子由于过分看重金钱,结果害了自己的弟弟的命,这就是因小失大的恶果。
范蠡的大儿子确实不够精明。我们不管他有多少策略可以选择,也不论他的优势策略在哪,只要他按照其父给他安排好了的最优策略去做,一定可以救出自己的弟弟。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选择的策略是劣势策略,这是稍微用上一点脑子就能看出来的。黄金已经送出,弟弟只是等待大赦,但尚未出狱,而在此时去向庄先生索要贿金,难道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来分析一下范蠡大儿子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首先,他追求的目标是救出弟弟,然后是拿回黄金。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果。大儿子分析当时的情景,自己已经具备实现这个完美结果的时机:一、弟弟将要被楚王赦免;二、庄先生没有出力却收了黄金,此时去索要定然能够拿回。基于这两点理由,他去索要黄金是个优势策略。
但是我们之所以要说这是一个劣势的策略,一是因为他做出这个决策的时机不对,他的弟弟还没有被放出来,情况还有变化的可能。二是他低估了庄先生的影响力。虽然他在朝中多方打点,但庄先生是影响楚王决策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范蠡大儿子判断有误。
找不到优势策略并不可悲,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决策大师,但是如果你发现不了劣势策略,那么你就是一个十足的庸才。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大臣,他曾经辅佐越王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还有一种说法,勾践夫妻曾经到吴国当人质,就是范蠡陪伴在身边,一边保护勾践夫妇,一边曲意奉承吴王,终于让吴王放勾践回国。回国后,他和文种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0一起协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极发展生产,鼓励越国人休养生息,积极训练士兵,终于打败了吴国,洗雪了亡国的耻辱。然而,范蠡深深地知道,越王勾践这个人只能是和他一起共患难,却不能和他一道共享富贵,因此在打败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泛舟太湖,离开了这个赖以成名的是非之地。而和他一道为国出力的文种却被越王勾践赐剑而死。范蠡进能辅佐国君复国,退则能保全其身,自古就被看作是明智之士,尤其是他功成身退,更被看作是智者的典范,屡屡被人提及和效仿。可是,后来他的儿子在楚国犯了死罪,范蠡却救不了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范蠡离开越国以后,乘船跨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i)夷子皮”,在海边耕作。他们父子吃苦耐劳,努力生产,合力治理产业,很快积累了几十万的财富。齐人听说他贤能,就让他做了国相。
不知道范蠡的思维方式就是与众不同还是看透了吴、越两国官场上那些事情,齐相这个官他又不要了。他认为,住在家里就能积累到千金财产,一做官就能当到卿相,这是平民百姓能够达到的最高地位了。如果长期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利。于是他把相印归还给齐国君主,把家产全部发散给四邻和知音好友,然后携带着财宝秘密地离去。范蠡新到的这个地方是在陶地,他认为这儿是天下的中心,犯交易做买卖道路畅通,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为陶朱公,和儿子一起耕种、畜牧、做一些利润不错的买卖。很快,他的家资又积累了起来,而这次要比上次积累的不知还要多多少!他的名气也更大,天下人都知道有个陶朱公。
被称之为朱公的范蠡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捉了起来。朱公想救他,于是安排小儿子前往楚国。他给小儿子公关活动的费用是一千镒黄金,装在器具中,需要用牛车拉。正当小儿子要出发时,朱公的大儿子不干了,他坚决要求前去,可是朱公并没有答应。他的大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做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子。”说罢就想自杀。朱公的妻子也替儿子求情,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得了二儿子的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该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大儿子。朱公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到了楚国以后去找一个旧日的好友庄生。他嘱咐大儿子说:“到了楚国以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处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这个长子去了,可是他却瞒着父亲私自带走了几百镒黄金。
朱大公子到了楚国,打听到这个庄生住在靠近楚国都城外城的地方,找到他家却看到,门外的野草已经遮蔽了道路门户,实实在在一户贫穷人家。尽管如此,朱大公子还是按照父亲所说,把信交给庄生,并留下了千金。庄生收下了信和金子,对大公子说:“你可以赶快离开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朱大公子离开庄生的家,也没有再来探望,但是却并没有离开楚国。他把自己私自带来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一个主事的达官贵人。
朱家大公子不知道,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他在楚国却很有名,从楚王以下没有人不尊封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是想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信用。换一种说法,假如不收下,怕引起误会,以为这是拒绝替人办事。收下了,可以让朱公子放心。所以这个庄生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哪一天生病不能事先告诉别人一样,千万不能动用。”但是这个朱大公子不知道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所以他又另外找了达官贵人。
庄生找了一个机会进宫面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非常尊重信任庄生,赶紧问:“现在该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做德义之事才可以避免灾祸。”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一定照办.”于是派人查封储藏三钱的仓库。
朱大公子找的那个楚国高官告诉他说:“我王将要实行大赦。”朱大公子问:“怎么见得呢?”大官说:“每当王上要大赦时,常常先查封储藏三钱的仓库。昨天晚上,我王已经派人查封了。”朱大公子以为,既然是大赦,弟弟一定可以释放,一千镒黄金等于是白白扔在了庄生那儿,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去见庄生。庄生见到朱大公子非常吃惊,说:“你还没有离开楚国吗?”朱大公子说:“我始终没有离开过楚国。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今天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朱大公子登门的意思,说:“你的黄金都在某房间里,你自己去取吧。”这个朱大公子还真的入室取走了黄金,他离开了庄生,还暗自庆幸黄金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庄生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他被小儿辈出卖了!于是再一次进宫对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情,您说想用德义之事来汇报,现在,我在外边听路人都说,陶地的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国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的左右,所以君王并不是体恤楚国人才实行大赦,只不过是因为朱公子才实行的大赦。”楚王一听大怒,说:“我虽然无德,又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于是下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等到朱二公子行刑后的第二天才下达大赦令。
当然,朱大公子只能是带着弟弟的尸体离开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