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古代生儿子叫:弄璋,也叫添丁,又添一丁意思是又生了一个男孩。
一丁可以指“一个字”,成语有目不识丁。
还可以指“一个人”,多指男子,古语有丁忧。
这句话要看语境,在日语中,一丁有街道的意思,在日本料理行业也有“一个菜品”的意思。
“一丁行”有,向一街区走的意思
也有“上一道菜”的意思。
一丁
一个成年男子。
《宋书·孝武帝纪》:“zd制 荆 、 徐 、 兖 、 豫 、 雍 、 青 、 冀 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 窦苹 《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 窦 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 孔毅父 《续世说》,引 宏靖 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箇字’,乃作此箇字。因专知箇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睁眼苫眉捻髩须,带包巾一顶,系环绦一付,怎知他不识字一丁无。”《明史·王瑞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新淦笔工》:“妍媸能否惟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 毘陵 。”
一枚钉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属证二》:“《雷公炮炙论》云:‘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其性相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