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在这句话中,“为”是助词,放在句尾,表示反问语气。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 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为”的其他意象:
①假借为“伪”。例句:我生之初
② 制作;创作 。例句:造作,为也。——《尔雅》
③ 治理。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④ 变成,成为。例句: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⑤是。例句: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为”的用法:源
①介词,被。例句: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②介词,在,于,表百示处所。例句: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③连词,表并列。例句: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④连词,表承接。例句: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⑤连词,表假设。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⑥助词, 的——用于名度词性偏正结构中。例句: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为: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如:敌未灭,何以家~?
而自令见放为: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释义:
令:使,使得;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放:放逐,驱逐到远方去;
为: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如:敌未灭,何以家~?
出处:
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9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司马迁·《屈原列传》
参考资料:
http://so.gushiwen.org/fanyi_4324.aspx
http://dict.baidu.com/s?wd=%E4%B8%BA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语出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屈原贾zhidao生列传》,其中的“故”,名词,意思是原回因、缘故。这是屈原被放逐后,在汨罗江与渔父对话中的一句话,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答:是什么原因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