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早春,仲春,晚春,分别指:正月、农历二月、农历三月。
1、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常指农历正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蜇期间。
2、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
3、晚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春季最后的一段时间,接近夏天。
扩展资料:
月份雅称:
农历一月
文学通常称谓:元春、早春、孟春,或者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陬月、开岁。正月:正阳之月。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2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农历二月
文学通常称谓:仲春、仲阳,或杏月、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杏月:二月,大地吐新绿,万物迎仲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农历三月
文学通常称谓: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春蚕的月份,所以叫作“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初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晚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仲春
惜春:并不特指时间,而是心情,对春的留恋,一般可指在春天将尽之时;
晚春:指zhidao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
暮春:并不特指时间,更多体现人的心情,当然也可以指春天临近结束时,与晚春类似,暮春更接近夏。
惜春古诗:
1、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2、玉楼春·春景
宋祁(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属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其实这三个词分别指的是春天的不同程度copy,初春就是早春,仲春就是中春,暮春就是晚春。
我国的传统习惯将春天分为早春,仲春和暮春.
初春----春季知的一段时间,即农历正月;早春。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暮春----春季的末期,即农历三月。
仲春
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仲,中也。——《说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释名道》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早春: 一般指农历“惊蛰”二月期间。早春(zǎochūn )虽然气温转升,但常是知乍暖乍寒,尤其是湿度较大,早晚低温,因此,总让人感到寒气透骨,沉重凝冷,使人感到比严冬还难受。
阳春:指农历三月份上中洵,有诗为凭”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阳春基本释义是春天;温暖的春天。出自《管子·地数》。
惜春:并不特指时间,而是心情,对春的留恋,一般可指在春天将尽之时。
晚春:指农历三道月份下旬。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版
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此时雨水较多。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扩展资料: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权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色。各种各样的花草争芳斗艳,万紫千红,只有朴素的杨花、榆荚与众不同,只像雪花那样飘扬飞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早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晚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