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一无是处、百无一是、百无一用、一无可取、一无所成
一、一无是处 [ yī wú shì chù ]
【解释】: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自】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1: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
【译文】:这就像三家村子,让他治山珍海错,烹饪烧烤,一无是处。
二、百无一是 [ bǎi wú yī shì ]
【解释】: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出自】: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译文】: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而且每天都这样,极为困难。
三、百无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释】: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自】: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译文】:十有九人在忍受白眼,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是书生。
四、一无可取 [ yī wú kě qǔ ]
【解释】: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译文】: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一个不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吧错认了。
五、一无所成 [ yī wú suǒ chéng ]
【解释】:一点没有成就。
【出自】:清·黄遵楷《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译文】:读之前哥哥病重时候写的书,他的平生怀负,一个都没有完成,只有近古的体裁诗句能够自立了。
七上八下、踌躇不前、心怀鬼胎、寝食难安、左右为难 、举棋不定、徘徊不前、骑虎难下、进退两难、马马虎虎、以偏带全、囫囵吞枣、三长两短、不知所措
1、衣架饭囊 [ yī jià fàn náng ]
【翻译】: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出处】: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译文: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塞满了非常的乱。
2、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翻译】: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出处】: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译文: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
3、蒙昧无知 [ méng mèi wú zhī ]
【翻译】: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出处】:近代.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
4、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翻译】: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见于《论语·公冶长》)。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译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
5、笨头笨脑 [ bèn tóu bèn nǎo ]
【翻译】:形容式样蠢笨:皮鞋做得~的,我不喜欢。
【出处】:近代.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