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庖丁解牛
庖丁:厨复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制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拼音]
páo dīng jiě niú
[出处百]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度牛;手之所触……。”
[例句]
庖丁解牛蕴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知。
[近义]
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如臂使指
[反义]
一筹莫展 捉襟道见肘
【百举百全】:百:形容多百;举:行动;全:完成。每次行动都能度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问手,毫无阻碍。
【从容自如】: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得手应心】:比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同“得心应手”。
【妙在回心手】:巧妙在于心和手。指擅长书法,能得答心应手。
炉火纯青
读音: lú huǒzd chún qīng
解释: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
白话专释义:现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登峰造极、滚瓜烂熟
1、登峰造极
读音:dēng fēng zào jí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否?”
白话释义:不知道能不能达到最高境界。
2、滚瓜烂熟
读音:gǔn guā làn shú
解释: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属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白话释义:十一二岁就读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子。
1、【百举百全】:百:形容多;举:行动;全:完成。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2、【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3、【从容自如】: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4、【得手应心】: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同“得心应手”。
5、【妙在心手】:巧妙在于心和手。指擅长书法,能得心应手。
6、【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7、【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8、【遂心应手】:犹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9、【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10、【心手相忘】:极言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11、【应节合拍】: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2、【左右逢原】:原指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泛指做事得心应手。
13、【左右逢源】: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学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扩展资料
成语来源介绍: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30”、“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参考资料:成语—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