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不对,如果一言都可以决定兴衰的话,这个国家也差不多该完蛋了。
贾诩,真正的一言兴邦,一语亡国的策士,有道曰,文和乱舞三分碎,片言危国扰群雄 三国时代,一如先秦时期,谋士和武夫并非百截然不同、各司其职的两种行当,职号谋士而又武夫气十足,或号为武将却足智多谋,至少在三国时并不少见。
曹操手下著名谋士程昱,曾得到曹操这样的评价:"程昱的胆量度,超过贲、育",那是在袁绍欲南下与曹操争天下之时,程昱镇守的鄄城当着袁绍行进大军的要冲,守军却只有700人,在袁绍十万大军面前,真不啻为一碟嫩豆腐。曹操本想再增拨2000人,谁知程昱竭力阻止,理由是:袁绍见我只有700人,胜之不武,便不会来攻城,一旦增兵,反而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程昱所料丝毫不差,遂回使得三国"空城计"又多了一个版本答,也许还是最早的一个版本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 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 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①几:期,期望。②几:近。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做国君很艰难, 做臣下也不易。’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 ‘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
【读解】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乍一听很有些危言耸听,哪有这样厉害的一句话呢?
仔细想一想,尤其是联系到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来进行思考,“一方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其实也并非危言耸听,反倒 还很有些深刻性在其中哩。
以孔子在这里举出的两句话来看,“为君难,为臣不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领导人难,做中层干部也不易。没有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是难以体会得到这句话的深度和分量的。相反,一旦能深刻体会到“为君难”,也就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尽心于国事,做到了这一点,国家也就会兴旺起来。总而言之,这句话类似于唐太宗时的名言:“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很有些沉重而深刻的分量。
另一句话是说到权力的绝对性问题。如果当一个国家领导人 只是想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以此为乐,以权力为享受。 就像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里所讽刺的皇帝那样,放个屁都是香的,那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可见,虽然语言不是原子弹,不可能一下子炸毁一个国家;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哪一句话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神奇,一下子就兴旺一个国家。但是,语言支配思想,思想决定大政方针和政策,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6所以,有时候,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可以起到兴国亡国的作用。以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来看,“抓党内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是不是搞乱了党,搞乱了军队,搞乱了国家呢?而“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待,每一句话是不是都起到了兴邦的重大作用呢?
回过头来看,一方兴邦,一方丧邦,的确还是危言耸听啊!
一言兴邦一言亡国的事例如下:
1、贾诩献计张绣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
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
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
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罢了。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
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2、苏秦巧言夺十城
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帮着燕王夺回十城那个故事。齐国派了数万人马,用了好长时间,把燕国的十个城池夺走了,老燕王为了这件事情气死了,一命呜呼。新燕王上台了,对这件事情依然耿耿于怀,主忧臣辱。当你的领导人,他发愁忧虑的时候,是臣子的羞耻,
苏秦自动请缨说:大王我愿意到齐国去说齐王归还我们十座城池。苏秦来到了齐国,见了齐王就说了三句话,十个城池就回来了。说了那三句话呢,见了齐王鞠躬,说恭喜齐王,齐王说了,苏相国我何喜之有啊?他说了,大王多得了十个城池国土面积增加了,那不是可喜可贺吗。
第二句话是,悲哉!齐王。齐王说,刚刚还祝贺我怎么有可悲了呢?苏秦说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肚子饿了的时候有东西吃,当然可喜可贺,但是如果他吃到肚里以后发现吃到肚子里面是毒药那不就是可悲了吗。他说苏相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苏秦就说了。
我在问你现在齐国称霸天下时机到了吗?他说现在还没有,他说如果是羽翼未丰,不能高飞啊,实力未存,不可图霸。如果你的实力没到,你就把称霸的野心让天下知道了,结果会好吗。现在秦国把它的公主嫁给了燕王,你就夺了燕国的十个城池,一个大国燕国日夜想着复仇,
而秦国则不会坐视不管的,你还没有称霸的时候,就得罪两个大国,你结果多可怕。齐国说,那你说该怎么办呢。苏秦微微一笑,问他一句话,他说如果一个人发现吃到肚里面是毒药,他还想活命,他会怎么做,
齐王现在就说了,那把他吃到肚里食物吐出来就行了。苏秦就说了大王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家明白了吗。所以说他们国家派了数万人马,用了好长时间夺了十个城池,苏秦说了三句话就回来了。
3、退齐军屈完陈辞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屈完到齐军营地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牛马走失了也跑不到对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任命我们的先君齐太公时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还赐给我们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苞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屈完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楚国北塞,今河南漯河东)。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
齐桓公让诸侯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我君,这正是我君的愿望!”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4、烛之武说退秦军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e68a847a64365军。”郑伯听取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情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劳烦您手下的人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既然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虑‘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逄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军容整齐的军队打军型散乱的军队,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5、管仲一言兴邦,不听则亡国。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
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
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
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二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
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人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习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
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
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