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古人的名、字、号、谥号:
“名”,与现代人的“名字”相同,自称时用抄名,表示谦虚;
“字”,也叫表字,是人的别名,称呼人用字,表示尊敬;
“号”,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大多与个人的居住环境、嗜好、性情特点、特长等相关,如“醉翁”、“白云”知、“抱固老人”;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比如,我们常说的“唐太宗”、“汉武帝”道等,都是他们死后的谥号。
一般一种特定的品质,对应一个特定的字,看到谥号可以想见其人。过去有一种谥号的本子,可以叫文人根据某人品质,在本子上查他该用什么字。
当然,有一些谥号,也表现zd一种特殊智慧。比如,人们一看周幽王,周厉王,就知道这种君王很坏。一看商王受,帝辛,也感觉很不好(当然,这都是一个人,不知道是否谥号,但是这些名字很不好)。这是明里骂你,都可以理解的。但是看到晋惠帝,不懂历史的人,就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聪明法了------很有意思,起谥号可以反用其字义。
日子久了,起谥号多了,就可以很随便就抓住规律,对帝王来说,成字,文字,武回字,仁字。。。一看都是好皇上,康熙很年轻就自己要一个仁字。英字表面好看,都是昏君,基本都是假英武的,灵字都是短命末世之君。。。
------------------
一般英雄不问出身,都是盖棺论定总括一生的答业绩。当然,臣子和君王有所不同,不大用诸如仁字这样的字眼,而忠字用的多,常见文字或者武字。臣子的谥号,一般没有不好的意思,因为奸臣小臣不配得谥号,臣子的谥号要由君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