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不对,如果一言都可以决定兴衰的话,这个国家也差不多该完蛋了。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百:“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做国君很艰难, 做臣下也不易。度’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知话吗?”孔子道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 ‘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版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
这应该权是吧!!!!!!
出自:《论语》子路篇。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 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白话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
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
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
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
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
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扩展资料
《论语》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
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636f70797a686964616f331”)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
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