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一”在古文中的意思

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一”在古文中的意思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以yǐ
基本字义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甚:不~急乎?
11. 及,连及:富~其邻。

详细字义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名〉
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4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连>
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助〉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 而 ér〈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33

◎ 而 ér<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动〉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 而 néng
通“能”。
〈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动〉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1、〈数〉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如: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

(2) 序数的第一位 [first]

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

(3)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odd]

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

(4)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single;only one]

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

(5) 某一个 [certain]。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6) 每;各 [every time;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7) 另;又 [another]。如:蝉一名知了

2、〈形〉

(1) 全;满 [whole;full]

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

(2) 相同;一样 [same]。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3) 齐一;联合 [joint;combined]。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4) 统一 [unified;unitary]

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5) 专一 [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6) 纯一不杂 [pure]。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7) 独 [single;alone]。如:一目(独眼);一取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6(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3、〈副〉

(1) 都,一概 [all]

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2) 很;甚 [very]。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3) 始终 [straight;always;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4) 一经 [once;in case]

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5) 犹一一 [one by one;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4、〈名〉

初次,第一次;开始 [first;begin]。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 (汉语汉字)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关于残疾人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有关残疾人名人故事,要简短!!!!!!!!!!!!!!!!!... 有关残疾伟人的故事 一残疾人创造奇迹的感人事例有哪些呢? 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 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词语 要言不烦的相近成语是什么 类似形影不离的成语 一网情深 这句话出自哪? 情不知所起而一网情深 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是什么意思 心不知所以起 情不知所起,一网情深 怎么在一个人睡觉的时候碰他 不会碰醒 晚上一个人睡着了一般在多少时间会醒,如果再加上会摸她呢会多长... 女友睡着了,怎样抚摸能使她有生理反应,而且不弄醒她 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而”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在古文中 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在古文中以的意思有什么? 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万水千山什么意思 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成语&quot;请君入瓮&quot;,&quot;请&quot;的是谁 请君入瓮前面一句是什么 成语“请君入瓮”有关人物一个是周兴,另一个是谁? 请君入瓮 是发生什么朝代的典故? 形容孩子勤劳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勤劳成语有哪些 形容非常勤劳的词语有 描写人非常勤劳的词语和成语 带私的成语有哪些? 带私 、字的成语 一什么私的成语 带无和私字的成语 海市蜃楼 成语故事 有关海市蜃楼的故事 神话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五十个神话的成语故事 归去来兮辞实词归纳 《归去来兮辞》 虚词&quot;而”的解释 归去来兮辞实词整理 归去来兮辞 实词 “云”字开头的成语 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趁字开头的成语 趁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7.圣经中所言的“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这句话是什么... 要恨恶恶 不要恨人原文圣经在何处? 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 克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这两句话解释什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