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的一生-公正的评价蒋介石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的一生-公正的评价蒋介石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看问zd题不能极端化,简单化,要辨证的看问题。蒋介石虽然犯过很多错误,但他的功绩也是不容否认的,而且是大功绩。
蒋介石的功绩主要有三方面:
1 追随国父中山先生,推翻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 在抗日战争期间,没有卖国投敌,始终坚持抗战,直至最后胜利。
3 在主政台湾期间,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使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以上所说的这些都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功绩,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应该世世代代铭记于心的。
最后,再说一次看问题不能简单化,极端化,尤其是看历史人物。就如同毛泽东主席,他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

一、评价: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0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二、简介: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蒋中正先生(一八八七-一九七五),字介石,谱名周泰,学名志清,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生於浙江省奉化县之溪口镇。其先出自周公旦之子伯龄,伯龄封於蒋,后遂以国为姓。自汉以来,子姓仕宦,时有南迁。迄元季仕杰公一系,始卜居溪口,累世孝弟力田。明亡,子孙遂不仕清室。祖玉表公,父肃庵公,虽货殖屡中,然皆自奉俭约而好施予,义行为乡裏所称。先生九岁失怙,母王太夫人讳采玉,督教甚严,凡酒扫应对之仪,庸保猥贱之役,皆令服习,所以厉其坚忍操履者甚至。

  先生六岁就傅,十四岁已毕论语、孟子、诗易、左传、尚书,十五岁习为策论,旁涉子、史、古文辞。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始习英文、数学,亦留意西学与时事之研究。

  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孙中山先生集合各省志士组中国同盟会於日本东京,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先生一意踵赴,然戚旧多尼其行,乃自剪辫发以示志,卒得王太夫人首肯,遂於翌年(一九○六)四月东渡。先生志在学习陆军,以格於规定,暂入东京清华学校。未几,识吴兴陈英士(其美),因得广交留东志士,是为参加革命运动之始,时年乃方二十也。

  是冬遄归,考取新设之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明年(一九○七)夏赴保定入学;复投考官费留日陆军学生,亦获隽;遂於三十四年(一九○八)春再赴日本,入振武学校。旋以陈其美之介,加盟同盟会。每休沐,辄与同志聚商革命大计;既得邹容所著「革命军」,晨夕览诵,因自题「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之句於戎装小照以见志。

  清宣统二年(一九一○),谒国父孙中山先生於东京,接席倾谈,受期许为难得之革命实行家。岁杪,卒岁振武学校,例以士官侯补生入伍日军野炮兵第十九联队实习,驻新潟县之高田郡,时方冱寒,晨夕於雪中挽车操炮,束草刷马,劳极而汗,然后掬雪自沐。

  辛亥(一九一一)十月,武昌革命军兴,先生闻讯,微服而归,与陈其美等举义江浙,以先锋指挥官,帅敢死队百余人入浙,於十一月五日攻克浙江抚署,光复杭州。

  浙省既复,返沪报命;时陈其美已规复上海,被举为沪军都督,任先生为沪军第五团团长,未几全苏底定,南京光复,武汉危局,因而转安。

  既革命开国,先生於元年(一九一二)三月辞沪军第五团团长,赴日研习德文,为留学德国作准备,并创刊军声杂志。二年(一九一三)春,方屏当欲行,忽袁世凯刺宋教仁案发,公开与国民党为敌;孙中山先生号召讨袁,以陈其美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挽先生相助。七月,各省相继举兵,先生在沪密召旧部,急攻江南制造局,於龙华、南市间与顽敌苦战至一昼夜,施因国际干涉解散。

  九月,各地讨袁军,相继失败,孙先生东渡日本,为重整革命阵容,决定重组中华革命党。先生尚在沪秘密部署讨袁军事,乃首先宣誓加入。旋奉召赴日,得孙先生召见,付以重要革命任务。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一月,先生受命创办陆军军官学校於黄埔,大元帅勉以「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六月十六日军校开学,大元帅亲临主持典礼并授印,期许学生练成为实行三民主义而奋斗之革命军。其时情势险恶,陈炯明逆军图卷土重来,而混迹革命阵营之杨希闵滇军与刘震寰桂军,亦各怀异志,又香港英人公开支持之广州商团,更谋建武力,颠覆政府;先生亲率黄埔军校

  官生应变,商团之乱遂平。冬间,北方「国民军」起,群请孙大元帅北上主导统一建国大计;十一月十三日大元帅启行,先至黄埔巡视,喜学生精神奋发,学习认真,因语先生曰:「余此次赴京,能否归来,尚不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今观军校学生能克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续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e68a84e79fa5e98193339行我之主义。」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崩逝於故都。时先生方率黄埔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讨逆,已拔淡水、海丰、揭阳、潮安、汕头诸镇,十三日复大破十倍之敌於棉湖,至二十日克五华、兴宁,尽逐敌军於赣湘山鄙之后;方得孙先生逝世之讯,遂全军墨絰,於二十二日在兴宁遥祭,誓言「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

  东征既捷,残敌亦即输诚;而杨希闵、刘震寰盘据广州,观望不前,且图举广州以叛。中央委先生以回师定乱之责,遂於六月率其新以校军教导团组成之党军,暨驻潮、梅之粤军,回师定乱,广州遂安。革命政府即从事整理,於七月一日改组为国民政府,八月二十六日编组各军为国民革命军。此时,「沙基惨案」发生,外交情势紧急,陈炯明又图因祸再起,策动其以投诚之旧部复据潮梅以叛。九月二十八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先生为东征总指挥;十月一日,二度东征开始,不匝月又尽扫叛逆,肃清全粤,革命基地至是益臻巩固。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一月,先生於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军事报告,指出东征完成,军事统一,革命力量足以吊民伐罪,统一中国,建议实践总理遗志,挥军北伐;群情奋励,一致赞成。大会并选举先生为中央执行委员,又被推为常务委员,五月,国民政府於六月五日任先生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七月一日颁布北伐动员令,七月九日先生就职誓师。北伐大举,於焉展开。

  唯其时国内军阀,号为强兵者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他如西南各省豪酋,亦往往拥兵称号,少者三万人,多者数十万。而国民革命出师之日,仅八万十万之众,尚非尽「可与之俱死」者。然义声所播,民皆仰望;黄埔健儿,尤只知有义,不知有死;遂以此迭克顽敌,卒成大功。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三月二十一日北伐军克复上海,二十四日克复南京,共党份子於其时受俄共指使,竟在南京伪饰革命军,侵袭外国领馆,杀害外侨,时称「南京事件」;又在上海组织武装,制造暴动;目的皆在造成社会混乱,挑起国际干涉,以破坏北伐统一大业。党国情势,面临严重危机,中央监察委员蔡元培、吴敬恒、邓泽如、张人杰等,乃调查举证,揭发共党阴谋,并召开中央监察委员全体会议,决定护党救国,同时咨请中央执行委员会采取紧急处置。中国国民党遂全面展开清党反共,不幸此际被鲍罗廷认为「有野心、可利用」之汪兆铭,竟甘受利用,自赴武汉,与业已定都南京之国民政府为敌;直至七月间,俄共以狰狞之真面目对之,汪始憬悟,与共党分手,史称「武汉分共」。

  先生以武汉方面,既认清共党阴谋,实行分共,即以全党全国之团结为重,无如汪兆铭犹固执其私人权位观念,一面出兵东向,一面对在京之李宗仁等进行分化;先生为此毅然高蹈,於八月十二日宣布辞职,离京返乡。中央推胡汉民、吴敬恒、蔡元培至上海挽留,以先生已回奉化,胡等三委员暨张人杰、李煜瀛诸元老,遂亦通电辞职,表示与先生同进退。

  先生念及革命大业固须赖全党全国,团结奋斗,而国际阻碍尤须排除,遂决意出国宣扬中国革命宗旨。乃於九月前往日本;及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相接,发现其必欲阻我北伐统一,因毅然返国,谋所以团结御侮之方。此时与互慕已久之宋美龄女士,以革命伴侣相许终身,乃於十二月一日在上海结婚,并发表撙节婚礼费用以建设伤残兵院之启事,宣示「从此我二人决为革命尽最大努力」。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一月,以各方函电纷驰,吁请复出,先生乃与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闓自上海同车入京。沿途民众热烈欢迎,谭主席顾而语先生曰:「观於今日民众之欢腾,可知去年八月吾兄下野以后,全国民心之惶惶为何如矣!」

  既抵京,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署二期北伐。时冯玉祥率国民军联军、阎锡山率北方革命军,一再来电表示愿归先生节制,中央为统一军令,特任先生为北伐全军总司令。继即统一改编国民革命军,以先生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分任第二、第三集团总司令,稍后又增第四集团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於四月七日誓师,再举北伐。

  六月,故都光复,北伐告成。先生北上,偕各集团军总司令暨中央党政代表,於七月六日恭诣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灵前行祭告礼,祭文中缕述三年来党国所历之险恶艰辛,虽得北定中原,与民更始,然瞻念前途,「於心理、物质、政治、社会之建设,及民生幸福、国际平等之蕲求,有需於全体同志全国同胞之共同奋斗者,殆十倍於军事时期」。怆感至深,不禁放声大恸。 十月,中国国民党依孙中山先生遗教,制定「训政纲领」,开始实施训政。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任先生为国民政府主席,於国庆日就职,书告全民,同心戮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再三致意同胞同志:「国内苟有一分力量可以保全为救国图存之用者,即应积蓄培养,珍重爱惜。」岁杪,张学良不顾日本之强横干扰,宣告东北易帜,至是统一完成。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一月二十八日,日军复进攻上海,先生以全民呼吁与政府敦促,复返京受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急起御侮。首先檄调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协同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对日作战,於庙行镇获得大捷。三月六日,中央推举先生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暴日於重挫之余,闻先生复出,知我有持久作战决心,复由於国际调停,乃同意停战撤退。时共党已乘淞沪之祸,扩大叛乱,糜烂七省;先生盱衡全局,认定抗日之战,终不可免,然内乱不除,则无以御外,乃决定「安内攘外」政策。自兼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以半年之力,戡定中原;然后集中力量,围剿赣境之共军。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二月,中国国民党举行五届二中全会,通过先生提出之「根绝赤祸案」,针对中共向政府输诚所自动提出之保证,作出四项决定:(一)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义之武力。(二)须彻底取消其所谓「苏维埃政府」及其他破坏统一之一切组织。(三)须根本停止其赤化宣传。(四)须根本停止其阶级斗争。至此,中共在形式上已完全输诚,中央本「编共而不容共」原则,著手收编共军,并改正其一切违背国家民族组织。倘非日寇全面侵华战争继起,则余烬固难有再燃之日也。

  五月,日本全面展开煽动战争之宣传,其军部亦随即公开作动员之准备;至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继且攻我平津,战火蔓延不已,日军有计划之全面侵略遂起。先生确认我业已面临存亡关头,乃决定起而御侮。

  日本启衅之初,声言「三月亡华」,以为攻略京沪已足以逼我屈服。先是先生於平津陷后,急调大军集中山西,制敌侧背,使其不敢贸然南下;上海战起,复毅然以精锐投入,吸引敌军主力。自此,敌乃失其「由北而南」之有利作战形势,不得不一如先生之战略指引,陷於被动的「由东向西」之长程仰攻。是年十一月十一日,我军撤离上海;十二月十三日,敌军攻入南京;而我政府则已於十二月一日安然迁都重庆,工厂企业亦已迁入川陕复工生产矣。岁杪,日本透过德国提出和议,当即为先生所峻拒。

  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春,日本以胁和失败,竟发表「尔后不以国民政府为交涉对手」之声明,并增兵疯狂进攻;我最高统帅部乃重颁国军战斗序列,调整各战区兵力,准备长期全面作战。此际中共虽阳称抗战,实则仍全力从事破坏颠覆活动,先生非不洞烛其奸,惟念「国之祸患有隐有急」,故仍隐忍涵容以期其能不自越於国家民族之外。

  三月二十九日,中国国民党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於武昌,先生於党派问题虑之至深,先与各党派坦诚研商,拟师孙中山先生集全国各革命团体合组同盟会之义,以统一意志,集中力量;此议众皆乐成,唯共产党坚持反对,故未克提出大会。然为国家民族久远计,仍策定「抗战建国纲领」,并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前者明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之主张,著重在以建国力量支持抗战,以抗战精神持续建国;后者则在号召全国青年同为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之理想而奋斗,初无政党之含义存乎其间也。大会又通过中国国民党行总裁制,选举先生为总裁。并通过设置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最高民意机构,会后即延聘各党派社会贤达暨学术界人士为参政员,於当年七月开议,共党首领如毛泽东等七人亦在被聘之列。

  是年自春至秋,战事益烈,四月,我军大捷於台儿庄;五月,撒出徐州;六月,黄河决口,敌遂无由进出中原;在我军步步为营之抵抗下,凡四阅月,敌始攻近武汉。十月,敌复以重兵登陆广东,欲北上夹击;我以既已贯彻全面持久消耗敌人之战略,乃於十月二十五日主动撤离武汉。抗战之第一期,先为「以空间换取时间」,既历十五个月之久,破敌「三月亡华」之梦,至五倍而有余;武汉撤后,转入第二期,我军已完全握有主动。十二月八日至於重庆,书「从头做起」四字置诸座右。寻飞西安,主持军事会议,忽得汪兆铭潜赴河内之报,并知其对龙云明言与敌倭有约,欲诱龙附和。乃急返重庆,亟思以善意挽救之,且电香港大公报张季鸾请舆论对汪宽留余地,冀其勇於悔悟。不料汪竟於二十九日发出所谓「艳电」,公然卖国。大义所在,乃不得不奉辞伐罪矣。

  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元旦,中央决议开除汪兆铭党籍。月杪举行五届五中全会,策定对内对外方针。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春,汪兆铭在南京成立傀儡组织,先此已与日本签订密约,其丧权辱国,视袁世凯之「二十一条」为尤甚。先生曾痛予驳斥,国民政府并明令通缉附逆诸奸。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一月「新四军」公然叛乱,突袭国军第四十师暨三十二集团军司令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维持军纪,予以制裁,经军事委员查实,明令撤销其番号;中共竟擅自另派军长,扩大编制,同时颠倒是非,恶意宣传。六月,德国突袭苏俄,十二月,日本突袭美国,攻略南洋,始深服先生识虑之远。德攻俄后,美国犹与日本谈判,旨仍在图使中日议和也。先生正告美国政府;不得牺牲中国,以谋对日妥协!并明白要求美国;必须以决不妥协之态度,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兵,乃归还侵占中国之土地。十二月八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至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阵线始明,中、美、英以及相关国家乃一致对日宣战。

  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一月一日,中、美、英、苏、荷、澳、纽...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签订反侵略共同宣言,宣言由美、中、英、苏四国领衔,其余各国依国名字母排列,其用意在确定「四强」地位。二日,先生同意美、英、澳、荷、纽诸国之推举,就任联合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泰、越各地区同盟国军队作战。

  十月初,先生敦促美国率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九日,美国与英国同时通知我国,愿与中国谈判缔造新约,先生自记所感曰:「接获美、英自动放弃在我国治外法权重订新约之通告,此乃总理革命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将由我手中达成,中心快慰,无以言喻。」因於翌日国庆纪念大会中,向全国同胞宣布。十一月,蒋夫人应美国总统罗斯福夫妇之邀,前往美国访问,并医治其五年前在淞沪战役前线翻车所受之旧伤。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签订平等新约,为害中国百年之不平等条约,自此废除。先生昭告全民,应益求自立自强,努力开拓国家前途。并自著「中国之命运」一书,叙述不平等条约之由来,国民革命奋斗之经过,与今后国民努力之方向,都十万言,於三月梓行。

  蒋夫人在美疗伤渐痊,罗斯福夫妇於二月十二日迎居总统别墅,十八日应邀至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讲演,赢得全场一再起立鼓掌欢呼;报纸广播称其「已征服国会,而感化无数美国人倾心於中国」。其后,并至纽约、波士顿、洛杉机、旧金山等地,又访问加拿大国会,均受邀发表演说。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於八月一日逝世,中央推举先生继任,於十月十日就主席职。十月三十日,日与美、英、苏联衔发表「四强宣言」,同负战后国际和平安全之责任。

  十一月十八日,先生偕夫人启程前往埃及开罗,与美国罗斯福总统、英国邱吉尔首相,举行三国领袖会议。除关於军事与经济之各项协议外,并明确宣言:「所有日本窃夺之中国一切土地,如满洲、台湾、澎湖,均应由中华民国恢复之。」同时完全接受先生「日本之国体待战后由日本人民自行决定」,及「扶助朝鲜与安南独立」之主张。此议一定,使二次大战之后,亚非各殖民地皆能独立自由,日本亦得安定复兴,世界进入各民族一律平等之新境界,此实先生秉持我华夏王道精神之所创导者也。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抗战胜利,先生向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广播,指出:我们的胜利,即「正义必然胜过强权」之真理的证明。我全国同胞,应发扬我民族「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之至高至贵的德性,不以奴辱来报复敌国无辜的人民,而应为战后的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自由民主,尽其最大的努力。是年九月,各战区次第受降;十月,正式收复台湾。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大计,因政治情况之变化,不得不再肆延期。

  抗战既告胜利,我为谋及早收复东北失土,并共进於战后国际和平,仍隐忍含痛,与苏俄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乃黑沈未乾,苏俄立即违约。其后三十八年(一九四九)我国举证向联合国控诉苏俄,经联合国大会於民国四十一年(一九五二)二月通过成立,此一导因於雅尔达密约之痛苦条约,遂宣告废除。但当中共全面叛乱之顷,美国亦复不顾苏俄支持中共之显明事实,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迁就中共,并於三十四年岁杪,使马歇尔以使身份来华。三十五年(一九四六)一月十日,政府邀请包括中共在内之各党各派与社会人士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同时应马歇尔之要求发布停战命令。政协会议固出於政府之宽容,欲以获致「和平建国纲领」暨制订宪法之协议;但停战云云,则唯国军一方如约实施,共军且反得以据此而攻城掠地,以扩大其占领区。计马歇尔在华一年,如此停战者三次,尤其马氏挟「停止军事援助」迫使国军所有美式武器皆如废物,而苏俄则以劫自东北百万日军之武器给予共军,消长之间,形势已大异矣!洎马歇尔受中共翻云覆雨之打击,而黯然回美,中国则业已处於糜烂不堪之境地。

  其时我政府信守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坚决贯彻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之大计,虽受中共一再阻扰延期,终以「天下为公」之襟抱,於十一月十五日举行国民大会,十二月二十五日制宪完成。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一月一日,正式公布宪法;定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宪法实行日期,自是我乃正式进入基於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宪政时期矣。民国三十六年,全国致力於实行宪政之准备工作,而中共则於其时,疯狂作乱,七月

  四日,政府乃宣布动员戡乱。国家虽自此进入非常时期,先生仍以贯彻宪政为首一目标,以「行宪戡乱同时并进」为施政方针。十一月,全国各地投票选举国民大会代表;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宪政实行之日颁令,定於三十七年(一九四八)三月二十九日召开国民大会。大会以选举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副总统为首要任务。至是,先生固辞总统提名,并推荐胡适候选,然未获国民赞同。李宗仁、孙科、於右任...等竞选副总统,致大会经过四选始由李宗仁以较多数票当选。

  五月二十日,先生就任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旧邦新命,举国欢庆。顾此际中共攻战益亟,破坏社会经济益烈,美国在军经方面扼我益甚;八月改革币制失败,九月济南战役失利,军经情势逆转;既而东北撤退,徐蚌失守,李宗仁与其旧桂系将领,勾结失意政客,通电要求政府与中共言和,实即欲迫先生下野也。先生向於进退出处,绝不萦怀,既痛心内部之倾轧,遂决心自动引退。为虑及共党毁我历史文化命脉,先后以国家文物暨革命史科以及中央银行存金,移运台湾;三十八年(一九四九)一月二十一日发布引退文告,以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十月,中共僭立伪政权,展开恐怖专政;三十九年(一九五○)春,毛泽东朝俄,签订卖国契约。此际海内外一致呼吁先生复任总统,以挽救国脉民命;当此存亡绝续之交,先生不得不俯顺舆情,於三月一日在台北复行视事。随即宣示施政重点曰:「第一,在军事上巩固台湾基地,进图光复大陆;第二,在国际上先求自力更生,再联合民主国家共同反共;第三,在经济上提倡节约,奖励生产,推行民生主义;第四,在政治上保障民权,厉行法治。」本此施政方针,整军经武,生聚教训。是年十月台湾光复纪念日,先生更明确号召「建设台湾三民主义模范省,以作重建大陆之蓝图」。於是,在政治方面,开始实行地方自治,立即进行县市议员与县市长之民选;在经济方面,立即由「三七五减租」,进一步实行「公地放领」,同时策划实现「耕者有其田」之方案;在社会方面,劳工保除、渔民保险以及盐工生活之辅导改善,优先付诸实行;在文化教育方面,则自普及国民教育及充实中上学校设施致力,循序开展。

  先生以为一切革新之起点,尤在於改造中国国民党,因即於三十九年八月实行党的改造。由於先生明确赋予中国国民党「革命民主政党」之时代意义与使命,「以革命保障民主、以民主推进革命」之体认融注於党员精神内涵之中,遂使党的革新,带动了全面革新。至民国四十一年党的改造宣告完成,乃进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改造阶段。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先生亲撰「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以完成国父讲述三民主义体系未竟之部分,并为安和乐利社会建设描绘出一实际可行之蓝图。是年并开始实施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自土地改革成功之基础上,从事「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此一决策,即为以后「台湾经济奇迹」形成之导向。

  自先生复行总统职权於台湾,展开三民主义建设之后,中共摄於复兴基地之日新月盛,乃无日不以进侵台湾,形之梦寐,海峡战事,几於从未停止。唯民国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之间,由於共军曾在金门与登步败绩,复因其出兵侵韩受挫,以故台湾海峡仅有零星战斗而已;迄韩战停止,中共即於四十三年九月,发动对金门炮击,旋受我强力制压而止。民国四十四年,又因西方受其「和平共存」欺骗麻醉,乃敢於出动陆海空军猛犯大陈外围岛屿一江山,企图制造台湾紧张,胁迫国际姑息主义者加速其姑息活动;先生以大陈孤悬远海,遂转移岛上军民於台湾安置。自此海上之军事挑衅,转向金门、马祖。中共企图循此故技,不断压迫美国劝我撤退;先生坚决宣布保卫金马,且不问美国是否依约协防。於是中共乃於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八月二十三日,集炮数百门,对我金门发炮突击,於两小时内射击至四万五千余发,并连续炮击月余。但我军心志,仍愈战愈奋,美国且亦自此体认我方决心,不再申撤退金马之说矣。以故「八二三」金门之战,实为敌我消长与亚洲安定之关键,中共与苏俄关系因此而分裂,共党内部因此而大乱,毛泽东因此而退居其所谓第二线,其后共党之反覆夺权以至所谓「文化大革命」,亦皆导因於此。而金马之屹立,非惟如双剑之制敌,随时足以掌握大陆变局;更使共产主义从此不能自东亚再进一步,此地区乃得以顺利发展经济,加速繁荣。

  民国六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先生感染肺炎,经数月疗养,渐次康复;其后仍不顾忧劳之重,宵衣旰食如故,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十二月一日肺炎发作,体力渐衰;至民国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四月五日,夜间心脏病突发,急救罔效而逝。是日为中华民族扫墓节,午夜雷雨交作,是即先生崩逝之时也。国人震憾哀伤,如丧考妣,殡之日,路祭野哭,夹道顶礼不绝。四月十六日权厝於桃园复兴乡之慈湖,盖所以待神州之光复也。先生遗嘱「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实为同胞起敬起信践履笃行之圭臬。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临帖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临摹? 临摹的临是什么意思 何谓临帖、临碑? 相亲相爱是成语吗 与相亲相爱有关的成语 意思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成语 请教形容恋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成语,四字的,多多益善 残渣余孽指哪个生肖请告知 分解残渣是什么动物 十二生肖什么动物是围空天下不乱 形容“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适宜的成语 形容非常合适,非常适合的成语 形容非常适合的成语谢谢!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的一生 如何公正地评价蒋介石的一生? 如何公正的评价蒋介石一生的功与过 对蒋介石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随心所欲的意思 欠、景、应、惭、愧的同音字 平两字组成的成语同音的也可以,急求,谢谢! 有没有千素组成的成语,同音不同字的也可以 味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同音字也行 五十个关于动物的成语,带意思,带造句 有关动物的成语(50个) 谁有关于动物的成语50个,其中猪,鼠个5个,并解释意思? 写出5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写出寓意 四个字的毛笔楷书作品有哪些? 四个字的毛笔字楷书对联 四个字的毛笔字图片 “国富民强”四个字的毛笔字楷书图片 我脑子不好使,老是忘东西,怎么办? 为什么我脑子老是忘东西 为什么感觉现在好多能力下降了,学习的好多东西都忘记了,脑子整... 我脑子总是记不住东西,老是忘记,是怎么回事啊? 褒义词词语大全 褒义 成语 大全 求贬义词大全 褒义成语大全 什么七什么八的成语 什么七什么八成语 什么七什么八的成语有哪些 带七什么八什么的成语有什么 有床有牛是啥成语 疯狂猜成语2一张床一个人拿红布一头牛是什么成语 有床有牛字的成语 带有床字的成语 潜移默化是什么意思 “潜移默化”是什么意思? 潜移默化的意思 古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心什么意思 “古之成大事者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