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我们都知道王昌龄的仕途极其坎坷,并且在当时他进入官场的时候正是唐朝衰弱的时期,所以他的诗词经常引发很大的争端,并且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并且也因为他的才华,所以被一名小小的刺史斩杀。而后来的河南节度使张镐却为他正名并且报了仇。
即使可以说王昌龄的死是唐朝的一大损失,并且也体现了当时唐朝社会的动乱悲剧。唐朝在以前是多么繁华的一个社会,与王昌龄同时期的杜甫李白,谁不是被人所敬仰的,但是王昌龄却仕途极其不顺,王昌龄被贬过很多地方,但是也因为他呆的地方比较多,所以他的诗歌非常的丰富传播的地方也很远。在当时得不到重用的王昌龄,其实心里也有很大的仇怨,但是他自己却因为出生比较低,所以没有靠山,一直得不到赏识。
在安史之乱中王昌龄被刺史所杀,其实主要是因为那刺史是嫉妒王昌龄的名气,并且觉得朝廷在当时已经自顾不暇了,怎么可能会管一个小官的死活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4呢,这其实无疑是一个悲剧,王昌龄死得特别的冤,而在后来刺史的上司河南节度使张镐以这位刺史延误军机的罪名将其正法,刺史吓得跪地求饶,说自己家里还有亲人需要自己来赡养。而张镐却回答他说,你有亲人,王昌龄就没有了吗?王昌龄的亲人又该谁养了?而王昌龄的仇也因此得报。
王昌龄的诗歌到现在我们的还有流传他的才华让人羡慕他的风骨,并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他死得特别的冤,但是我想他应该也厌倦了那样的生活。
七绝圣手是盛唐著名边copy塞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王昌龄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道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521.html?wtp=tt
麻烦采纳,谢谢!
据史料上面的记载,王昌龄是在归乡之时被刺史闾丘晓杀害的,闾丘晓杀害他的理由是因为嫉妒王昌龄的才气,后来是河南节度使张镐为其报的仇,张镐杀闾丘晓的理由是因为闾丘晓贻误军机,暂且算是给王昌龄报仇吧,王昌龄的名气这么大,最后却这样死在了一个小人物的手里,感觉真的有点可惜。
王昌龄被人奉为“七绝圣手”是因为他的诗写的好,这自然不是徒有虚名的,据说后来只有李白能与之匹敌。不过王昌龄虽然说诗写的好,才气相当之高,但是他的官运仕途却不怎么样,屡次被贬,一生浮浮沉沉,可以说是前途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7黑暗吧,这点和李白杜甫他们差不多,可能是因为性格也差不多吧。
王昌龄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物,但是在当时的朝廷,这样的人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当时朝堂之上基本都是小人和奸佞之徒,如果你不会巧言令色,出卖良心,那任凭你的才气有多高,你的诗写的有多好,都是没用的,没人会给你机会,谁会在意你所谓的正义,他们要的能够顺应朝堂,顺应社会黑暗和腐败的人。
可王昌龄恰恰不是这样的人,他没法安心地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人去迎合朝廷,既然你做不到,那么等待你的自然就只有被赶出朝廷,你自生自灭去吧。而经过这么多事情的王昌龄一直都没有被打垮,竟然在最后被一个小人物杀了,只能说是文人的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