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关于“韬光养晦”的例子,其中一个就是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
刘备时运不济,依附曹操。《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载:“玄德来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
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佯装列举了当时叱咤风自云的一些人名,只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操遂不疑玄德。
这个故事典型地代表了中国人对“韬光养晦”的传统意zhidao识。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韬光养晦”的关键,就是忍受屈辱、掩饰实力、等待时机,其目标是打败敌人,有所作为。刘备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终成大业。
贾诩,真正的一言兴邦,一语亡国的策士,有道曰,文和百乱舞三分碎,片言危国扰群雄 三国时代,一如先秦时期,谋士和武夫并非截然不同、各司其职的两种行当,职号谋士而又武夫气十足,度或号为武将却足智多谋,至少在三国时并不少见。
曹操手下著名谋士程昱,曾得到曹操这样的评价:"程昱的胆量,超过贲、育",那是在袁绍欲南下与曹操争天下之时,程昱镇守的鄄城知当着袁绍行进大军的要冲,守军却只有700人,在袁绍十万大军面前,真不啻为一碟嫩豆腐。曹操本想再增拨2000人,谁知程昱竭力阻止,理由是:袁绍见我只有700人,胜之不武,便不会来攻城,一旦增兵,反而道有可专能遭到灭顶之灾。程昱所料丝毫不差,遂使得三国"空城计"又多了一个版本,也许还是最早的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