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卫所是明代的军队管理体制和驻军机构。
明代初期,朱元璋应该是采纳了刘基的意见,在南北重要地段建立卫所作为驻军机构。明代的“军”专门指卫所军,他们没有普通的民籍,而都是军籍。管理不归六部,直接归都指挥使司管理,而都指挥使司上有五军都督府。

大概一个卫有驻军5600多人。卫下设五个所,约1200人左右,长官就是千户。所下面是总旗,长官百户,总旗下面设有小旗。

卫所军自己屯田,当军粮和工资用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2。这是仿汉代赵充国的屯田法。平时大部分人训练,另一小部分种田。正是因为这个,明初的大战役虽然很多,却没怎么花中央的钱。但这卫所个制度在正统时期就暴露出大问题了,比如说卫所军的屯田被有的长官或者亲贵侵占,军人被压榨或者做了长官私人佣工,再加上战乱啥的, 导致粮食军费不够。

正统时期国家就开始补贴卫所军的军费了。而且这种补贴越来越多,但卫所军的战斗力却越发下降。以至于到了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南方抗击倭寇得动用地方的民壮、快手啥的。后来戚继光开始请求用国家经费募“兵”,于是明朝除了卫所军之外又出现了直接归国家掌控的“募兵”。后来这种募兵也越来越多,卫所军也就更加不行了。

衰落原因:第一我觉得,卫所军其从极强的军事作用,发展到后来的不适应时代,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第二,军官亲贵对卫所军的剥削和对卫所屯田的侵占导致中央对卫所的补贴军费越来越多i。再加上弘治年间的盐法改革,卫所的粮就更少了。第三,军队的废弛。第四,末期军人吃空饷。 这些都是卫所衰落的原因。

这是我自己打出来的,没有复制哦。有问题再交流。

卫所是一种军事制度,有着严密和准确的运行规范。处zhidao于卫所制金字塔底部的是小旗,由10人组成,总旗由50人组成。112人构成了百户所,长官是百户。10个百户所组成千户所,即1120名军人,上司则是千户。5个千户所组成了一卫,即5600名士兵,长官是卫指挥使。卫上面是省级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

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则是大都督府,分为左、右、前、后、中5军都督府,分管全国所有的卫所。全国军人的总数,在明朝则是秘密,就连兵部的最高长官兵部尚书也不知道。据史书记载,明太 祖朱元璋时期大概有180万,明成祖朱棣时期则有280多万。现代中国海陆空三军人数约有200万,对比之下,明朝军队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
  •        明朝的军队建制是卫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百户所下辖总旗,总旗下辖小旗,小旗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在正规军的394个卫所中,有65个守御千户所是独立建制不受卫的约束,它们一般都分布在要害地区或两卫之间无法衔接的部位。通常情况下一卫统辖五个所,兵员5600人;卫的指挥机关叫“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镇抚二人,从五品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吏目一人,从九品仓大使、副使各一人,各司其职,逐级负责。一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兵员1120人;千户所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所镇抚(镇抚是专管军纪的官员,百户缺员时可代百户行使职权)二人,从六品吏目一人,与上文提到的65个独立的守御千户所的官兵配置大体相同。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112人;百户所设正六品百户一人,从六品试百户一人。总旗下辖五个小旗,兵员56人;小旗管辖10名士兵。


  • 明朝的卫所分内卫和外卫,外卫的管理机构叫都司,省级管理单位叫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明初按地域划分都司使司23个,所辖卫所347个,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即前后左右中五军)直辖于兵部。内卫分京营和亲军都护府,京营又分南京京营和北京京营,共设卫35个,主要负责京师的守备;亲军都护府设卫12个,主要负责皇宫的守卫、皇帝的护驾等项事宜,亲军都护府由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大臣统辖,不受兵部领导。亲军都护府的第一卫叫锦衣卫,下辖17所,主要负责皇帝出行的护驾、护卫、仪仗和皇帝交办的缉捕刑狱、密侦查抄等项事宜,在锦衣卫中由皇帝钦典忠诚奉守,武功高强者180人为带刀侍卫,用以守护皇宫大殿,时刻不离皇帝左右,享有无尚的权利。锦衣卫同内务府的太监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上各卫所的隶属关系和统辖规模在朱元璋死后的历代继承者中,根据个人的需要都有很大的变动。


  • 上述以守御为目地的军队建制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战事时,则由皇帝亲自点将称“大将军”一名,“副将军”多名,由兵部酌情征调各卫所由指挥使和正千户分别带队集结从征,战后官军各回其卫所。

  • 在卫所中占压倒性多数的是分散设置在中国全境的外卫。在和平年代外卫的职能是:戍军(从事戍守城池、巡逻和海防),屯军(从事军屯之耕作),运军(从事运输通讯),班军(轮流上京城执行勤务的番上和轮流在边境执行勤务的番戍)等。当然,根据卫所所在地具体情况的差异,有的以戍军为主体,有的以军屯、运输和执行勤务为主等等多种多样。


  • 明朝禁卫军指驻扎京师以卫京城之军。明太祖定都南京,集全国卫军 精锐于京师。遇兵事以京军为主力,抽调各地卫军为辅。洪武中有留守等四十八卫。永乐迁都北京后,以京师置于国防前线,成为全国的军事中心,增 为七十二卫,并定制立京军三大营,有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永乐八年(1410),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称五军营。除统领在京卫所外,还统领每年从中都、山东、河南、大宁各都司轮番到京师操练的兵士十六万人。三千营以边外降丁组成,分为五司。神机营专用火器。永乐时, 征交阯,得火器法,立营肄习。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的设置同三千营。

  • 皇帝亲军共26卫(不隶属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4、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以上12卫,洪武时设置)。 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以上10卫,永乐时设置)。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宣德八年设置)。 锦衣卫:掌侍卫、仪仗、缉捕、刑狱。 旗手卫:掌旗鼓、守卫。 府军前卫:统领幼军(补充兵)。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 腾骧等四卫,掌随驾护卫。

  • 明代的军制,继承发展了唐、宋、元三朝的兵制特点,建立了卫所制。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其中又有屯垦卫,驻守卫、戍军卫和护卫。全国的卫军人数多达二百余万,在明中后期都超过了二百六十万。

  • 亲军上直二十六卫,分别是: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以上旧为上十二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 燕山右卫、燕山前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此三卫为军匠,隶属工部管辖)、永清左卫、永清右卫,已上俱不属五军都督府管辖。

  • 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既有在京的也有在外各省的,其中左军都督府在京管辖:留守左卫、镇南卫、骁骑右卫、龙虎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六卫。在外下辖浙江都司十六卫、三十八个千户所;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十八个千户所;山东都司十九卫、十六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

  • 右军都督府在京管辖留守右卫、虎贲右卫、武德卫三卫。在外下辖直隶都司一卫,陕西都司二十八卫、十六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陕西十二卫、三个千户所。四川都司十一卫、十个千户所,二个仪卫司、一个群牧所。广西都司十卫、二十三个千户所、一个仪卫司。云南都司二十卫、二十个千户所。贵州都司十七卫、十二个千户所。

  • 中军都督府在京下辖四卫,在外下辖直隶都司二十六卫、十六个千户所、中都(凤阳)七卫、一个千户所。河南都司十二卫、六个千户所、七个仪卫司、四个群牧所。

  • 前军都督府在京下辖三卫。在外下辖直隶一卫,湖广都司二十七卫、三十三个千户所、四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湖广七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福建都司十六卫、二十个千户所。江西都司四卫、十一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二个群牧所。广东都司十五卫、五十一个千户所。

  • 后军都督府在京下辖二十卫。在外知直隶三十四卫、十二个千户所。 河北都司二十三卫、八个千户所。山西都司九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

  • 另外其他都司下辖三百八十四个卫所,实际皆为少数民族的土官卫,同样在云南、四川、贵州和甘肃也有为数众多的土官卫所,但并不属于明代的正规卫军。


  谢谢



卫所制是明代基本的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那么,卫所制是如何运行的?

明代的卫所制,与前朝元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军队的编制,就是以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为单位组成金字塔形状的结构,侍卫亲兵称之为“卫”。朱元璋在起义的过程中,为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军队,设立卫所制。在朱元璋登基后,又对卫所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明太祖朱元璋

卫所是一种军事制度,有着严密和准确的运行规范。处于卫所制金字塔底部的是小旗,由10人组成,总旗由50人组成。112人构成了百户所,长官是百户。10个百户所组成千户所,即1120名军人,上司则是千户。5个千户所组成了一卫,即5600名士兵,长官是卫指挥使。卫上面是省级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则是大都督府,分为左、右、前、后、中5军都督府,分管全国所有的卫所。全国军人的总数,在明朝则是秘密,就连兵部的最高长官兵部尚书也不知道。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大概有180万,明成祖朱棣时期则有280多万。现代中国海陆空三军人数约有200万,对比之下,明朝军队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

明成祖朱棣

卫所制也借鉴了唐朝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有独立的军籍和寓兵于农的特点,同样,卫所也采用了这两点。一是卫所的军户世袭。在明初,军户由参加农民起义的士兵、投降的元军和被判充军的犯人等组成。军队有自己的单独军籍系统,与普通民众严格区分开来。且军户世袭,即成为军户之后,那么后代也将继承这一身份。二是卫所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军屯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4,寓兵于农。朱元璋供养军队的思路是不费百姓的钱,而是由军队自给自足。因此他下令,卫所的军队中的70%用于屯田,而30%用来守城。当然,这只是原则,分配为屯田和守城的士兵比例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军屯,有利于荒地的开垦,使得明初经济自战乱中复苏;在边疆的屯田,还兼有行政管理的功能,因为边疆通常不设置州县,直接由卫所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因此有助于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和管理。

建州三卫

卫所制也有缺点,军户世袭使得卫所制比较封闭,特别是被判充军的人,后代也要戍边,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军士逃亡;又由于军中腐败严重,士兵苦于官吏的压榨和勒索,逃亡现象也颇为严重。到了明中期,就需要募兵制作为补充。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类似枕戈待旦的成语 枕戈待旦的近义词 枕戈待旦和秣马厉兵的区别 “枕戈待旦”的近义词是什么? 金枝玉叶怎么养,植物金枝玉叶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金枝玉叶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盆栽金枝玉叶怎么养? 植物,金枝玉叶要怎么养啊 带年载字的成语有哪些 载什么载什么成语 载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带有载字的成语有哪些 通过什么活动能体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能表现出汉字特点的歇后语,故事、对联? 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有关汉字神奇 有趣的资料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 明朝的卫所制度 明朝卫所军官品级 有关明朝的卫所制? 有关长城的神话故事或传说 中国长城有哪些神话和故事 关于长城的神话故事 长城有关的神话传说 abcd式的成语什么不动什么不能 abcd式的词语大全 成语 ABCD式的词语有哪些 abcd式的词语 问,如何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穷坑难满 易满则安 多虑则穷 心穷是什么意思? 佛曰:千灯万盏 不如心灯一盏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有哪些? 我和书的故事好词好句(不要作文) 名人读书的成语(含故事) 劝勉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若隐若现里面的若,隐,现各只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 “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 "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 以行字开头的,四字以上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成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己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颜真卿能和王羲之相提并论吗 颜真卿与王羲之,到底谁更高一筹 王羲之和颜真卿究竟谁更好一些 王羲之和颜真卿行书的具体区别 精卫填海的故事原文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的故事50字 精卫填海的故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