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仅是姓氏相同,李世民出生在关陇大贵族家庭,而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李世民比李白早出生100多年
系出同源。
据《新唐书》:“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据《新唐书》:“唐高祖李氏讳渊,是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
注意,凉武昭王李暠就是兴圣皇帝。皇帝云云是唐玄抄宗追封的。
附带解释一下:凉武昭王有正史记载,无一例外都确认其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关于李白谱系的记载,还可见于: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记载:“李白,百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 。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编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度。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详,名之与字,咸所取象。”
可见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李白是盛唐来时期的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时代,而李隆基是李世民的曾孙子,你觉得李源白有可能和李世民见面么 看到楼下的回答我笑了,李世百民的生卒年实在是错得太离谱,你的这个说法李度世民只活了23岁,太极品了,正确的是599到649。还有我要纠正你的是,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而问李旦是高宗李治的答儿子,高宗的是太宗的儿子,你似乎把辈分搞错了吧
李白和李世民是同宗关系,都是李暠的后人,李白是李暠的第九世孙,李世民是李暠的八世孙,所有李世民是李白的父辈。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 [1] ,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唐朝李氏认定的先祖。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天宝二年(75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扩展资料:
李暠为政举措:
1、政治
李暠建国后,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
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
很快就有逃民二万三千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成功。
随后,他实施“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
2、文化
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重视儒学,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
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阚駰,经济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昞等,他们都得到李暠的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
3、教育
李暠曾在南门外水边修建起一座殿堂,取名为靖恭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李暠为振兴文教,培养儒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3士,便修建设立学校,增收富贵人家学生五百人。
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李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