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
五谷
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它谷不书,至于禾麦不成则书之。可见,圣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视麦与禾。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汉代关中人口的增加与麦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有人估计是6:4;此后至今一7a64e58685e5aeb9334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仓箱可期】仓箱:盛粮食的工具复.粮仓有望装满.比喻丰收大有希望.
【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麦秀两岐】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制来称颂吏治成绩卓着.同“麦秀两歧”.
【麦秀两歧】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着.②唐教坊曲名.
【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年丰岁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两歧麦秀】一根麦长两百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岁丰年稔】稔度:庄稼成问熟.指农业丰收.亦作“岁稔年丰”.
【时和岁稔】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岁稔年丰】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
【岁物丰成】物:谷物;丰成:大丰收.指丰收之年.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五谷丰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同“五谷丰登”.
【雪兆答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盈车嘉穗】盈:满.稻重长得茁壮,一棵就能装满一车.形容粮食丰收.
【草莽英雄】:草莽:草丛zhidao,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草木愚夫】:旧时农民的谦称。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
【草木之人】:像草木一样无用的人。旧时农民的谦称,也指大家对农民的蔑称。
【草泽英雄】:草泽:荒野地。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村夫野老】: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谷贱伤农】: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裂裳衣疮】: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回民的疮伤。
【甿隶之人】:甿:农民。种田耕地的人。旧时也指身份低下的人。
【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寓兵于农】: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答指军队屯垦。
【炙肤皲足】: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