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他用的笔纸砚都非常考究。为了造纸,他曾聘请蜀中纸工,在六合(今属江苏)找到与蜀中性质相同的水,造出高质量的纸,取名“澄心堂纸”。宋朝人把它当作宝贝。北宋中叶,欧阳修曾经得到这种纸,一纸可值百钱。
宋代的大文学家、书法家 苏东坡,与歙县的制墨、砚和澄心堂纸的潘谷结下了“翰墨因缘。”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诗曰:“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潘候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澄心堂纸得到宫廷和名家的喜爱,每逢岁贡,歙地的文房四宝便是岁贡中不可少的艺术珍品。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纸时,感慨地说:“此纸不敢书。”宋代著名的绘画家李公麟的传世之作<<五马图>>、欧阳修的起 草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帖>>等,均取澄心堂纸作。北宋著名书法家,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的蔡襄曾经题写《澄心堂帖》,赞扬澄心堂纸品之精美。
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余家尝得 南唐后主 澄心堂纸,曼卿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驿》诗。”元费著《笺纸谱》:“澄心堂纸,取李氏澄心堂 样制也,盖表光之所轻脆而精绝者。”亦省称“澄心纸 ”。 北宋欧阳修《和刘原父澄心纸》:“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 清代周亮工《书影》卷四:“ 徐熙 画花果,多在澄心纸上。”
美术史家曾称澄心堂纸为“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 润,冠于一时。”这朵艺术宝库的奇葩,绽开出异彩。
书画纸精品,徽州文房四宝之一。唐代开始,徽州成为文房四宝生产的重要基地,除歙砚、徽墨被推为天下之冠外,澄心堂纸更是受到宝爱。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6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
后世对澄心堂纸屡有仿制。宋代制墨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诗曰:“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潘侯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潘谷所造宋仿澄心堂纸,纸质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绝一时。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澄心堂纸。在乡村民间,制纸业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副业。明代诗人傅若金曾作诗称赞,前四句是:“新安江水清见底,水边作纸明于水,兔白霜残晓月空,皎宫练出秋风起。”清诗人赵廷挥也有诗云:“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迭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勾画出一幅勤劳的徽州山区人民从事造纸业的美丽图景。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深入挖掘,终使淹没已久的澄心堂纸重放异彩。当代歙县文房四宝公司新产仿古澄心堂纸,已进入国际市场。
宣纸、薛涛百笺、水纹纸、高丽纸、白鹿纸等。
1、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度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2、薛涛笺
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此笺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流传至今。薛涛笺介绍薛涛笺产生于唐代。
3、水纹纸
古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专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简介古代名纸。又名“花帘纸”。
4、高丽纸
高丽纸,又称韩纸,古代高丽国(公元918年—1392年)所产之纸。是以楮皮为原料、运用传统手工方式而制成的传统纸张,亦称“楮纸”。
5、白鹿纸
白鹿纸是一种古纸名,为宫廷御用。纸为特净皮,规格为一丈二尺,所以也被称为"丈二宣"。 制造工艺要求高,制作难属度大,是一种难得的书画佳纸。
在南唐,宣纸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不成功的,但却热衷于文化事业。作为朝廷贡纸的宣纸在李煜的监制下显得更为名百贵,澄心堂纸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澄心堂原本是南唐列祖李弁的宫室之名,可见,这种纸是专为南唐宫廷度制造的。据说,这种纸要用腊月敲冰所取的水制造,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笔,明快比剡楮,长者可16*6米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欧阳修曾用这种纸起草《新唐书》和《回新五代史》,并送了若干张给大诗人梅尧臣,梅尧臣收到这种“滑如春水密如茧”的宣纸竟高兴得“把玩惊喜心徘徊”,澄心堂纸在唐宋时答期名贵难求的程度,由此可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