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名师指点: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获得高分绝招
一、准确地审题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同一的命题要求来写作,否则就不好比较了。说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否则便是“跑题”。跑题,意味着彻底失败。当47万考生都在比赛“排球”时,你却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马拉多纳,也是无效的。
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考生朋友必须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临场怎样默读?大体上讲,乃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譬如: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这是审题的一种好技巧,可以强迫你把题目全部看清楚。如此阅读,目的是找出“关键词”,吃透“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决不能等闲视之。2003年的关键词,是“情感亲疏”的“亲疏”和“认知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关键词,是“山的沉稳”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灵动”。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关键词找出来了,你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它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丢三忘四。那一年考两幅漫画的比较,有4个关键词——“欣赏”、“比较”、“更”、“理由”,许多考生都看出来了,但下笔时一乱,便丢了其中的一两个,成绩大受影响。如果用铅笔圈出来了,有一种可视的“物质”依托,你就不会“黑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了。
二、辨析几种作文模式
从1999年起,江苏考生连续6年面对“话题作文”。有人问我:今年考不考“话题”了?我说:6月7日上午准知道。用意很明白,即不要猜题、押题,只要从多方面准备好了,临场一定有底气。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3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下面分别做一些说明。
①话题作文。
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便可立即认定:此乃“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它的关键部位是引号(“……”)中的那些文字,这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所以,我恳请47万考生朋友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立意、构思、行文。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如去年的哲理散文诗,前年的智子疑邻寓言),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说得再具体一些,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内容,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再者,“话题”本身不是文题,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效果肯定不妙。
②材料作文。
这种模式,6年不用了,但生命力还在。不可忽视。如果题干中没有“话题”二字,你就得小心了,应当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作文?1999年高考作文没有“话题”二字,但却是“话题作文”,它的表述是:“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这一年,江苏阅卷点发明了“话题作文”一说,第二年全国命题移植过去了,从此风靡天下!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
2 名师指点: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获得高分绝招
③命题作文。
这种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惯”、“尝试”等等。它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8往文体不限。审读这类考题,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譬如“尝试”,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考生如果把“主动”和“第一次”丢了,写成了“被动”和“第二次”,那就视为“跑题”。前年,我为江苏省高中作文大赛命过一道题:“乡音”。这就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围绕“乡音”展开思路,文体也不受限制。
三、强化文体意识
由于连续6年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一种负面效果日渐显现出来:当今的高中生,许多人已写不出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会儿玩抒情(啊……),一会儿玩哲理(哦……),事件模糊,人影晃动,结构无序,乱蹦乱跳,犹如大丰县的“四不像”(麋鹿)!我吁请中语界抓紧“文体”教学与训练,让高中生知道: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涉及到的文体主要有两种——记叙文和议论文。下面分别提出几点要求。
①记叙文。
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阅卷人知道你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阅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外在的生气;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
②议论文。
第一,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按照我的体验,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这可能是“何氏八股”了,但临场只能如此,无奈!
第二,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曰分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仿佛在考查阅卷人的分层次水平!什么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好比一个大西瓜,你用思想的解剖刀把它一分为二(两个小论点)。先看这一半——瓜瓤红红的、瓜子黑黑的,尝了一口甜甜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向阳,光照好(夸张了)。再看另一半——瓜瓤白白的、瓜子瘪瘪的,尝了一口酸酸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朝北,光照不好。这就是“分析”。这就是通过剖视,把握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这一点,“道理”和“理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我再强调一遍:考生朋友们无论如何要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
第三,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在考场上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第四,平面铺陈,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一大通病,要下工夫纠正!典型的例子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雷锋的记忆,做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何老师的记忆,考好高考作文(真有其事)……如此写下去,可以写到猴年马月,永无终期。高考议论文,决不容许“马儿啊,你慢些走,让我把这平坦的草地看个够”;你必须骑上骏马,要么跃上高山,要么跳下大海!
第五,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前因——分“主观”和“客观”,客观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主观是“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样的”;后果——一分为二,有“正确的答案”和“不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又可分为“最佳的”、“较佳的”等等,而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请看,如此向“前”、向“后”追索,一张说理之“网”就很快铺展开来了,有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想“亮点”便一一闪烁出来。当然,我们并不要求考生(单个的)把握每一个“亮点”,你只要抓住其中一两个就行了。
其实作文都是一种做题方法。 凤头猪肚豹尾。
标题不用我说,你要做到吸引人的注意力就好。
开头凤头,文章开头要用一些修辞手法进行完美开头吸引注意力。
中间猪肚,内容就运用你平常积累的和高考题目相关的材料等等。
结尾豹尾,最好最后两三段前几段总结,最后一句点明中心,照应开头或者直接将文章凤头粗略改几个字结尾。
其实如果觉得不够,可以用题记小标题后记等等修饰文章,效果是什么好的,可以有很高的把握得高分,当然字体也是十分重要的,只能靠楼主你平常多练字了。
纯手打,个人积累,希望可以帮助你。望采纳,谢谢!
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与阅卷老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就是考生通过自己的写作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取高分的过程。
纵观各地近年来的一些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获取考场作文高分的十大因素如下:
一、规范的书写
店有门面,人有仪表,作文也有个“门面”、“仪表”的问题,即书写的形象。
书写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文给予读者的整体视觉形象。如同店铺讲究门面有利于招徕顾客,人讲究仪表有利于让人接近一样,作文要吸引读者,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也要讲究书写的形象。特别是考场作文,如果书写规范整齐,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也会大大提升他们对作文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数,从而给予高分;如果书写潦草杂乱,给阅卷老师留下恶劣的印象,即使在其他方面做得很突出,阅卷老师也会因此影响判分。
所谓规范的书写,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文字书写,要力求做到字形正确、字体端正、字迹清晰;二是标点符号,要求使用正确,书写位置得当;三是行款格式,要求文章标题书写位置得当,段落、层次清楚;四是对字、词、句的修改,要规范的使用修改符号,保持卷面清洁,不乱涂乱画。
二、醒目的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近年来的中考作文以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只为考生提供写作的范围,并不为考生确定具体的题目。这为考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提供了机会。可是有的考生往往漫不经心地拟一个题目就敷衍过去,或者为图省事干脆就用话题本身作为文章的题目。暂且不说这样行不行,只是这样做,首先就失去了一个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机会,获取高分的机会当然大打折扣。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考场作文要获取高分,首先要努力拟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题目来。
所谓好题目,就是要求准确、简洁、新颖而富有表现力。准确,即体现文章的主旨,与文章内容,与话题相符;简洁,则是语言凝练,言少而意丰;新颖,则是超出一般,出乎意料。要做到这些,拟题时,选取的角度要小,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可以展开联想、想象、设置悬念,等等。总之,要力求让阅卷老师“见题钟情”,激起阅读的兴趣。
三、漂亮的开头
有了好的标题,就需要有好的开篇与之相配。如果开篇不好,就会使阅卷老师感到失望,就会挫伤他们的阅读兴趣,最终影响高分的获取。可以这样说,好的标题只能引起阅卷老师的一时兴趣,而好的开篇则能进一步持久地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使之更为理性地给予你的作文高分。
古人行文讲究“凤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漂亮。怎样才能做到精彩漂亮呢?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可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可以巧设悬念,引出下文;可以抒情议论,铺垫感情;可以引用诗文名句,彰显文采;可以题记引路,先声夺人等等。切忌开头云缠雾绕,久不入题。
四、深刻的主题
“文以载道”。文章最忌泛泛而谈,枯燥乏味。写作时应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对生活的感悟,从而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考场作文要获取高分,文章深刻的主题是主要因素。因此,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注意从文题所给的材料中或是写作选取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主题,以此统摄全文。比如一篇题为《家庭的温馨》的中考满分作文,文章叙写亲人的关心、同学的问候、集体的温暖……从这些普通的生活感受中发掘出“家的温馨”,在见解上具有“独特”性。“有家的人享受着家,没有家的人渴望着家”“家不一定是固定的”“家又是永恒的”。小作者不仅写出了对家庭温馨的感受,还从中领悟了深刻的哲理,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五、丰富的内容
文章深刻的主题靠什么来表现?靠丰富的内容。这是文章内容在具体充实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也是作文获取高分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当然,由于文体不同,内容丰富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就说理性文章而言,主要指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就记叙性文章而言,内容丰富除了事例充实之外,还包括多种表现手法、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手法的充分运用,以及由此而塑造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深远的意境等。比如一篇题为《交往——快乐》的中考满分作文,作者借一对邻里、两个三口之家的真诚交往,为我们演绎了生活中普通百姓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的感人故事。作者用鲜花作道具,我送玫瑰主动去拜访,邻居一家回赠吊兰真诚的来访,玫瑰的馨香、吊兰的优雅,叩开心灵的大门,架起交往的桥梁,唱出一曲邻里和睦的赞歌!文章叙事具体,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六、真挚的感情
表达真情实感已经成为许多地区中考作文试题的明确要求,不少同学却因感情失真而屡屡失分。如生搬硬套,假话连篇,或写自己并不存在的凄惨身世、不幸遭遇,或写勇救落水儿童,或写抓小偷……因为没有亲身经历,所以写起来要么让人感到矫情做作,要么就是给人虚假不真实的感觉,得分自然很低。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以浓浓的真情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共鸣。考场作文要想打动阅卷老师,取得高分,应当首先考虑笔绘亲身经历。比如,忆写往事,心中依然会有或感动或热爱或愤怒或悲伤的感情,经过心中的酝酿,自然就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再者,自己经历过的事,由于有了切身的感受,所以自己的心也最容易沉浸进去,也就容易做到笔下生情,从而打动阅卷老师,获取高分。
七、严谨的结构
考场作文,要想获取高分,除了具备深刻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感情外,还要讲究结构的严谨。所谓严谨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展开要有步骤,有次序,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合情合理。具体地说,对于记叙文,叙事要有开端、发展、结局,要有伏笔有照应,有悬念有解疑,段落之间的过渡要自然;对于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层次要清晰可见。
此外,考场作文为获取高分,还应注意设计新颖的结构形式。比如,可以运用“彩线串珠法”,用一条线索贯穿起相关材料;可以运用“回环反复法”,在文中反复使用同一句话或同一段落,形成文章整齐对称的结构;可以运用“亦问亦答法”,用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可以运用“波澜起伏法”,通过设置悬念、或抑扬转换、一波三折等方式展开情节。还可以构思排比段、对比段等结构形式。
八、合身的文体
近年来,中考作文大都要求考生“自选文体”,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也可抒发情感,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或者展开想象,等等。宽松的写作空间,为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华,写出佳作创造了条件。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中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选择一个好的文体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如“快体”、“访谈式”、“童话”、“寓言”、“演讲稿”、“日记体”等都可以采用。当然,具体选择何种文体形式来写作,构思时要根据写作的内容和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独特而忽视内容,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总之,只要是“合身”的文体形式,就是最好的。
九、飞扬的文采
所谓文采,是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包括遣词造句方面的,也包括修辞方面的。或是词语生动形象,或是句式灵活多变,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飞扬的文采是考场作文的亮点,它会让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相看。请看中考优秀作文《乡村是一轮月亮》中的一段文字:
又一个月圆之夜。和往常一样,我走出家门,只见月亮透过树梢撕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5定。我的心怦然一动,耳边似乎听到月光在树林里银铃般地飘落,在草垛上哗啦哗啦地拥挤。信步走到旷野,明净的天幕中一轮丰满的圆月正痴迷地看着我,群星闪烁,如晶莹成串的烟火散落,还有一碧如洗的开空,简直就是一块蓝水晶。
在短短的一百多字里,作者充分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方法,细腻地描写了月光的形状、神态,乃至声音、动作,把无形无声之物,写得有形有声、情态毕现。清丽优美的语言,营造出深远宁静的意境,给读者以丰富的美感。
当然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它是写作过程中最为稳定的因素,平时语言功底的同学考场作文自然会流畅优美一些。那么,在考场上,平时语言功底较差的同学怎么办呢?我们认为,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如对开头和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句等,先在草稿上写出来,推敲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引用、化用一些积累在头脑里的诗文名句,或是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再如,对文中需要描写的某个重点语段,不急于动笔,先在眼前展开画面,让自发无入情入境,调动各种感官去看、听、想,然后再去动笔行文。这样,集中笔力,写好一两个片断,写出几个精彩的句子,也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十、精彩的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尾结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从中获得启发;尾结得好,有利于文章严谨的结构,辞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
从考场作文的写作来看,结尾是考生写作才华的最后“亮相”,要想最终获取高分,就要讲究结尾的艺术。或照应开头,浑然一体;或议论抒情,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或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总之,不能拖泥带水,无话找话,要干净利落,要让阅卷老师完成好作文印象的最后“定格”。
当然,考场作文要想获取高分,考生首先必须具有扎实深厚的写作功底。不过,注意以上“十大因素”,恰当运用一些考场作文的技巧,使你的作文产生很强的“视觉撞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作文堆中一瞬间被吸引、被感动,最终获取高分,也是行之有效的。
你好!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照片略微泛黄,却丝毫无损于她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5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人的大集会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爱的依偎。甫一翻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常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最后都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10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观看。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的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