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树因为不能长成大树而能长久的活下去,不被砍伐。人因为没有什么作为而成就作为。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百的《庄子·山木》。
原文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翻译
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度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扩展资料:
赏析
本篇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知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
这是第一部分,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一道部分对于揭示篇文题旨最为重要。
作者简介专
庄子(前369-前286),华夏族,姓庄名周,字子休,享年84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庄子与道家始属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山木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
这首诗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
汉文帝时,习医者淳于意因不与难缠的王公贵族治病,招恶意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9诽谤,被状告至文帝,皇帝亲手审理此案,留下医界佳话。
这事可能是对《内经》用对话式文稿的启发,而现代许多学者从考古及出土医学文物分折,内经文稿也应该产生在此之后。
内经古本在流传过程中也不断地被整编,如唐代,学者王冰对留存的已经损坏、散乱、遗失缺如以及医学术语中涉及《道》学等等文稿,重行整理编著并补充了内容,这样使文稿显得更系统化、完善化,据说是现流传的《素问》一部八十一篇版本。
扩展资料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人体功能的正常存在是健康和长寿的条件。原文:“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里的德,是古代对正常功能作用的描述概念。
人体功能没有失去平衡,全面存在,生命和健康就没有丧失的危险。
人体各种功能存在而不丧失的前提又是生命的各种运动能够不断进行。
如原文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功能发挥、功能训练是功能存在和改善的正确途径。
而试图通过光学的、电学的、化学的、基因学的技术来直接提升人体生理功能,而不是考虑人体在任何过程中的某种训练,对增强人体功能来说都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事实来证明。
真正的科学必须接受如此人体训练之后功能会得以提高的事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古天真论
终其天年(zhōng qí tiān nián),出处是《庄子·山知木》,成语释疑为终:竟,尽。天年:指自然的寿数。道过完应有的寿数。指寿长内而善终。
成语出处
《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训》:"虽情心郁殪, 形性屈竭容,犹不得已自强也。故莫能终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