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吴隐之饮“贪泉”的故事
离广州10公里的石门,是古代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那里有一泓泉水叫“贪泉”。据说,凡是喝过“贪泉”水的人,都会变得贪婪。因此,经过石门的官吏,没有一个敢喝的,即使非常口渴也竭力忍着,以保证自己的清廉。
有一人叫吴隐之,到广州做官,从“贪泉”路过,听随从说起有这么一回事,便去看看。他看见所谓的“贪泉”实际上只是普普通通的山泉,就蹲下捧着泉水畅饮,随从见状大惊失色,赶紧上前阻拦:“这是贪泉,千万不能喝啊!”吴隐之哈哈大笑,说:“什么贪泉不贪泉的,我就不信这个邪。贪婪的人不喝也会贪,清廉的人就算喝了也能保持清正廉洁。”随后还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廉政的决心:“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但我认为,如果让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殷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廉洁之心的。
吴隐之在广州任职期间,把所得俸禄、赏赐,除了留够吃的一份粮食外,其他都分散赈济亲戚朋友与老百姓。吴隐之的清廉节俭、率先垂范,不仅使属下官员们不敢贪赃枉法,而且使广州民风日趋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吴隐之笑酌“贪泉”明廉志,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出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2、《公仪休嗜鱼》这篇文章收录在《韩非子》一书中
关于公仪休吃鱼的故事,2200多年前韩非子老先生是这样讲述的:
公仪休凭着的领导才能和显著的工作实绩,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3被提拔为鲁国宰相。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鲁国人民关注的公众人物。公仪休有一个吃鱼的嗜好,被人们知道,送鱼的人在宰相府门前排起了长队。“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照理说,宰相大人既然好这一口,群众又有送鱼的愿望,收两条鱼,价值不过几十个铜板,无伤名节。但公仪休竟对所有前来送鱼的人,一概婉言谢绝。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号令一下,送鱼者立即作鸟兽散。
在这里,公仪休很明白了:就是因为喜欢吃鱼,才不收鱼。如果收了鱼,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必然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就会徇私枉法,并因此而丢官。到那时,官没了,工资没了,送鱼的也自然不会再来了,即便喜欢吃鱼,也弄不到鱼吃了。虽然现在我不收别人送来的鱼,但可因此而保全名节,不被免职,到退休都还能领到高工资,就不愁吃不到鱼了。
廉洁故事还有:
(1)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
(2)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3)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
(4)大家知道,魏征是个有名的宰相,他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意思是:人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词 目 淡泊明志
发 音 dàn bó知 míng zhì
释 义 淡泊道:生活俭朴。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示 例 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宁专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用 法 偏正式;作谓属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
近义词 平平淡淡
反义词 争权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