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南“南碑瑰宝”。zhidao《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吾家小阮好作字,虎卧跳有深嗜。 远来万里求此碑,桂阮颇详王未备。千钱买寄汝一观,朴散风神同北魏。”
在陆良彩色沙林西面约二三公里的内薛官堡斗阁寺大殿内,耸立着一块古碑,这就是全国著名的“二爨”之一的爨龙颜碑。它的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邓都县侯爨使君之碑”。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立。此碑是宁州刺史爨龙颜的墓碑,又称大爨碑,与爨宝子碑相比,此碑较大,字数亦多,碑高3.38米,宽1.46米。正面碑文24行,904字,背面题名三段,共313字。碑额呈半圆形,上部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部正中穿孔,左右刻日、月,日中刻俊鸟(三足鸟);月中有蟾蜍。中题“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容使君之碑”。
简直是误人子弟,胡说八道!不可信。历史遗存的只有两碑!一碑在曲靖,一碑在陆良!所谓的“爨百度碑”?是脑残弱智白痴们的臆想症发作后的产物而已……
中国南朝宋墓碑。因比爨宝子碑高大,俗称大爨碑。在云南省陆良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贞元堡(又称薛官堡)。碑立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 (458)。墓主人爨龙颜不见史籍记载,历任建宁、晋宁二郡太守及宁州刺史。碑文详细记载了爨氏的历史和墓主人祖孙三代的仕历,还记载了元嘉九年 (432)益州赵广起义波及宁州地区,爨龙颜曾参与镇压活动的史实。爨氏为东汉末至唐初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是当时滇东和滇池地区的世袭统治者。此碑对于研究爨氏历史及其政权的组织机构、礼乐制度和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元李京 《云南志略》中已著录。 清道光七年(1827),金石学家、云贵总督阮元在贞元堡荒丘之上发现此碑,即令知州张浩建亭保护。1962年国家拨款修缮碑亭,并加固碑座。1986年将此碑移入邻近新修复的大殿内。该碑目前已风化严重,文字剥蚀较多。
在云南边陲,还有一位爨族首领因为一块墓碑而名垂千古,他就被封为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剌史、邛都县侯的爨龙颜。他死了以后,立了一块墓碑,就是这通《爨龙颜碑》,因为地处边陲,流传不广,鲜为人知。清道光年间,金石学家、收藏家阮元任云贵总督时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6访得,于是大显于世。康有为对此碑推崇备至,他在《广艺舟双楫·碑品》中将《爨龙颜碑》列为“神品第一”,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广艺舟双楫.宝南》)。
同等的
学魏碑要有相当的帖学基础才好,不能直接学习,不然只能走上歧路。如果想直接学魏碑,我建议可以学一学胡问遂临的魏碑,或者高昌墓表(是魏碑的墨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