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饥不择食、宵衣旰百食、钟鸣鼎食、废寝忘食、弱肉强食。
一、饥不择食
白话释义:饿极了的时候,就不挑拣食物了。比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选择。
朝代:宋
作者:释普济
出处:《五灯会元·天然禅师》:“士曰:‘饥不择食。’”
翻译度:学士说:饿极了的时候,就不挑拣食物了。
二、宵衣旰食
白话释义: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
朝代:唐
作者:陆贽
出处:《兴元论解姜公辅状》:“宵衣旰食之辰。”
翻译: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的这种时候问。
三、钟鸣鼎食
白话释义: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
朝代:汉
作者:张衡
出处:《西京赋答》:“击钟鼎食。”
翻译: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
四、废寝忘食
白话释义: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朝代:南朝齐
作者:王融
出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内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翻译容: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五、弱肉强食
白话释义: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品。
朝代:唐
作者:韩愈
出处:《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
翻译: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品。
饿殍遍野、挨冻受饿、饿虎扑食、饿浮遍野、挨饿受冻
一、饿殍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6:厨房里有肥嫩的肉,厩有肥马,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是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二、挨冻受饿 [ ái dòng shòu è ]
【解释】: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三、饿虎扑食 [ è hǔ pū shí ]
【解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译文】:饿的虎捕食最能伤人,蛟龙戏水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凶恶
四、饿浮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释】: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浮遍野。
【译文】:这一年大饥荒,老百姓都吃枣菜,到处是饿死的人。
五、挨饿受冻 [ ái è shòu dòng ]
【解释】: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出自】: 老舍《四世同堂》五八:“长顺儿又每月由高亦陀那里给她领十元的‘救济费’。她一时不至于挨饿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