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事实上崇祯从来没说过这来句话,是后人根据他的遗嘱总结出来的,他的遗嘱内容是: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自,无伤百姓一人。意思是:我亡国,固然是因为我德行不足,上天的作对(是指zhidao当时自然灾害持续十几年),但也是这些大臣也害了我....。
通古斯盲流流窜记,自哥萨克人排挤出西伯利亚后,一路烧杀抢掠向东,被朝鲜武力屠戳后,像狗一样跪舔明朝,明朝好心给了个贱州卫,不料被盲流们屠光辽民,剩下的编旗(同时杂交),占了东北。明朝内斗亡国,谎称为明复仇,骗开关后,将自己母妾姐妹女儿外嫁,拉拢汉人高层(当然在日后都被变成奴才)。
崇祯:朕凉躬圣意,有伤天德,死去无颜见祖宗。故去面冠,以发覆面,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
。
溥仪:我不在乎日本人在满洲杀多少人(包括满人),我只想当大清国的皇帝。
满清的溥仪:我华夏必须大一统(当时中国南方孙中山,北方袁世凯,孙中山不愿意汉人开战,总统一职让给亲螨的袁世凯)
民国的溥仪:我愿意做一个普通的民国公民(根据皇室优待政策,溥仪老老实实的话,故宫和故宫所有财产属于溥仪,不料张勋复辟,和溥仪跪日,卷走故宫无数财宝送给日本人)
伪满的溥仪:满洲是满洲人的满洲,不是中国人的满洲(无视甚至默许日本人在东北屠杀自己同胞,抗日时派遣满洲国军随日参战,南京大屠杀也有这些人一份)
抗日时溥仪:大东亚共荣圈万岁,大日本天皇万岁(同时参拜靖国神厕,认日本人为祖)
苏联的溥仪:请不要送我回中国,我愿意为苏联效劳(溥仪偷渡东北,带走故宫一大批财宝,伪满时期送日本人大部分,在被苏联抓获后全部送给苏联,就是送给苏联的这两箱子宝物,据估值,其换算成美元,超过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7当时世界第一首富等等所有资产)
新中国溥仪:经过改造,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至此,通古斯盲流余孽彻底没有再奴役中国的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反螨抗日义勇军进行曲)
是的,崇祯临死前,咬破手指所写的血书,至今读来让人泪流满面:朕死后,摘下皇冠,披头散发,没脸去见列祖列宗。贼军可以随意分裂我的尸体,但请不要伤害一个百姓,他们是无辜的!同时留下一句:“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此句与一代霸王项羽临终话语何其相似: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崇祯帝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好学不倦
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6《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年号起名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
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僧尼相配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事中。
占卜迷梦
一夜崇祯皇帝梦见人写个"有"字,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凶。那太监刚说拆个"有"字问军国大事,先生就说:“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
密室藏画
崇祯帝上吊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写到:“文武百官全都倒东宫行在去。”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书。
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刘诚意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重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到此时,事情紧迫,众人开启来看,看到是一副绘图三轴,最末一轴图像酷似崇祯帝模样,身穿白背心,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在空中。于上吊后的崇祯帝的情况没有任何别。
大明陪臣
崇祯十七年,有个朝鲜人崔孝一来到在北京昌平县城外的崇祯帝墓前,绝食七日而死。像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中国史书是绝不会记载的,但朝鲜的正史和野史却大书特书,赞美这人是“千古义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崇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