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意思是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划策略必遭泄露。
这句话旨在说明,人要有长远的眼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6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放眼未来,利益分享方能收到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以防被人利用,造成失败。做事情前可以向少数几个明白的人去咨询意见而不可以大量的听取众多的意见。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
出自曾国藩《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而《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出自《国学经典:曾国藩文集精粹》,讲述了曾国藩一生勤于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曾国藩早期以道义号召众人与他一起抵挡太平军,认为有道义就足够了,就能感召别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就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大家都是我手下的,为什么都去了胡林翼那里)?”
赵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人都有私心,在你那里得不到官,也发不了财,不走还等什么?)
曾国藩又问:“当如何?”(那该怎么办?)赵烈文回答:“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众人的私心来做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公义!)
曾国藩连连点头,从此以后对有功的部下大力奖赏,特别是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
同时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军心一统,为最终成就平定太平军的功业奠定了基础。
做事情前可以向少数几个明白的人去咨询意见而不可以大量的听取众多的意见。
意思知就是做事情前必须避免参考过多的建议的。不然你就会因为难以决断而使得事情变得更差。
由于现代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断裂使得这句话对现在的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其实却是传道统中国文化中一个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观念。现代人往往以为广泛听取意见是有益的。其实不内然。因为事情的成败既取决于对事情的了解更取决于实施者的决心。决心动摇的话事情是决然做不成的。
论语中"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容其实古人远比现在人想象都聪明的多。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独而不可众,你有没有作对呢?
自己得到的好处是不能够藏着掖着不告诉别人的,而自己心中的谋划、计策是不能够让大家都知道的。这说的主要是为人处世的两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