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晚清四大名臣中,每个人都有能拿来说道点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张之洞。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同时也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七岁就考中探花,入翰林院述职编修,此后位不断变化,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这一生成就上我们没有啥可以说的,但私事上我们还是可以扒拉扒拉的。
据说张之洞用情很专一,可是后来他却只纳妾不娶妻。看到这儿就有人会疑惑了,只纳妾不娶妻?这能叫专一?要是你果真如我所说的这么想了,那么恭喜你,你并不了解张之洞。张之洞只纳妾不娶妻是有缘由的,诸位且听我慢慢道来。
张之洞纳妾之前,他是娶过妻的,还不止一位。他的第一次婚姻娶了知府石煦的女儿,可惜天不遂人愿,两人在一起仅度过了十一个年头,夫人石氏就去世了,张之洞为此悲痛不已。
直到五年后,周围人都劝他重新娶一位妻子,打理后院,他这才娶了唐树义的女儿唐氏,只可惜两年后唐氏亦撒手人寰,留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7下张之洞与一岁小儿无人看顾。为了照顾幼儿,张之洞在唐氏逝后,迎娶了安知府王祖源的女儿王氏,这才算安定下来。
下面想必不用我多说,诸位也都知道了,王氏仅侍奉张之洞三年便随着前头二位夫人去了。看到这,诸位是不是跟我有一样的感觉,张之洞不会是克妻吧!又或许真是如此,张之洞此后不再娶妻,只纳了两房妾室。
晚清时期的四大名臣包括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这四个人。这四个人在晚清时期,都是十分有谋略有手段的名臣。而且各自都有着自己出众的能力和办事手段,因此才能够在朝廷当中受到重用。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将领,也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创办了许多的学堂与学院,因此在教育上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他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李鸿章他也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虽然说在我国他饱受争议毁誉参半,但是在国际上对于他的评价却十分的高。正是由于有李鸿章的存在,才使得大清王朝没有被那些列强蚕食殆尽。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思想其实对中国的近代史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因为有他的存在,才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轮船。
左宗棠也是在晚清时期的一位名臣,也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也让他一战成名,在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宏图大志,与同龄人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气质。
这都是十分有才能的名臣,之所以每一个人都没有善终,是因为他们所出生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66年代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在当时晚清时期正是闭关锁国的时候,也正是人们的衣服以及清政府的腐败使他们的才能并没有得到舒展。
很多了解历史的人对张之洞应该是并不陌生,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绚烂,而他的成就也是非常的多,他不仅发展军工重工业,而且还创办了华科大、武大、南大等多所学校,不仅仅是在晚清,其实对我们现在也是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而我们现在一些网友除了对于历史上这些名人他们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6做的那些事迹比较好奇之外,对于他们的私生活,大家同样也是格外的好奇,比如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他不管是仕途还是做的贡献都非常大,但也有很多网友对他为什么不娶妻却一直纳妾,非常的好奇。
其实张之洞他并不是没有娶过妻,而且他还娶过三任,虽然有过三任妻子,但这三任妻子最后也都是出现了意外,或者是疾病离开了他,大家也知道古代的人是比较迷信的,张之洞在死了三任妻子之后,也有很多人说他是克妻,还有一些比较荒唐的言论,因为他之前在炮火中每一次都可以全身而退,是因为他比较命硬,而他的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克妻的,其实现在我们也明白他的三任妻子之所以全部缺失都是因为意外,而像客气这种事情根本是不存在的,完全是无稽之谈。
虽然我们现代人非常明白,但是在古代的话大家是不会明白这样道理的,张之洞可能也是因为他这个克妻的流言,再后来一直纳妾却从来不立正妻,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也可能是怕人家姑娘嫁给自己真的会被克。
善终,何为善终?应该说,四大名臣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都应该是善终,没有一人被处死,暗杀,突然死亡,都是平安落地,安详去世。不存在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之说,只能说张之洞去世最晚,为人诟病最低,名声是是最好的一个。这四个人里年纪里最大的是曾国藩,生于1811年。最小的是张之洞,生于1837年。曾国藩的最高职务是直隶总督、一等毅勇侯。左宗棠的最高职务是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闽浙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的最高职务是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爵位是一等肃毅侯。而张之洞,四大名臣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但他的官职是最提高的,入职中枢当宰相。但却是四大名臣里,唯一没有军功的,所7a64e58685e5aeb9337以一生未曾封侯、也四大名臣里“学历”最高的就是张之洞。得中第三名进士及第。时年26岁。张之洞清流出身,但无清流的酸腐之气。完全属于务实派。精明强干心思缜密。虽然是儒家门生,但对西方文化并不排外,而且很是接纳。44岁被慈禧一首提拔出任山西巡抚。精明强干心思缜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中,张之洞惟一一个不是以军功起家的,但张之洞奠定了晚清的工业基础。汉阳造直到抗日时期还在发挥作用。张之洞为人深沉,有远虑但无深谋。保下了袁世凯,葬送了满清。湖广是张之洞的根基,但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所以有人说,张之洞是真正的满清的掘墓人。张之洞一心创办洋务,培养西式人才,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那个时代满清学习欧美的遮羞布。谭嗣同对张之洞的评价是: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度,讲求实济者,要惟张香帅一人。 但由于张之洞见识和出身导致他在洋务的作为上,不如李鸿章,但他比李鸿章幸运的是,一生没有接触“外交”。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名声。就张之洞一生来说,他是一位能臣,他缺乏张居正那种治国的能力。也没有曾国藩那样的道德情操,也没有左宗棠救国于水火的能力,也没有李鸿章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感慨,可以说,张之洞全力为了破败的晚清朝廷而呕心沥血。这毕竟是一个封建士大夫情怀,他活在那个时代,应该是苦闷的,去接纳和学习“蛮夷”的文化,思想上的转变无疑是最痛苦的。但面对必然要灭亡的清政府。他的早死何尝不是解脱。张之洞死后,清廷追谥“文襄”。据《钦定大清会典》称:“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与左宗棠一个谥号。应该说,与李鸿章相比,李鸿章优于张之洞。张之洞算不得一个改革家,只能说是一个开明的旧式官僚。都是在左宗棠好李鸿章“先做”他才做,你可以说他谨慎,也可以说“滑头”。凡事不为天下先,是张之洞做是的原则。如果把李鸿章和张之洞对比话,张之洞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李鸿章,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是湖广总督,后来担任两江总督。职位基本相同。二人都是洋务派。李鸿章自称是大清的“裱糊匠”,那么张之洞就是不合时宜的设计师,他设计是中西合璧。房子是中式的,内部装修是西式的,但结果是不伦不类、李鸿章与张之洞彼此瞧不起,不买账。张之洞的功绩与李鸿章不同,张之洞最大的功绩是,张之洞办实业,以一己之力承担奠定了一个没落王朝的工业基础。李鸿章做的事是在不断出卖利益给列强,而张之洞却在建设工业化(无法想象,如果张之洞做外交会怎样。李鸿章一生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办的亦是英雄事,不管如何李鸿章至今为大家所评论,而张之洞生前身后具不如李鸿章。公元1909年8月21日,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终年72岁,也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