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老三字经是《教不到,师之惰》,新三字经是《教不严,师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中五子登科的典故(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引出“养不教,父之过” 注: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天津市蓟县百)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长子名仪,任礼部尚书;次子名俨,任礼部侍郎,两个人均被任命度为翰林院学士。三子名侃,任补阕;四子名cheng,任谏议大夫;五子名僖,任起居郎。)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内,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 由于《三字经》是南宋末王应麟所作,故“养不教容,父之过”出自宋末元初时,具体时间无法考证。
养不教 父之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