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你要的应该是这段: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zd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今译文:
在尧那个年代,天下还不太平,大水横溢,四处泛滥成灾。草木茂盛,鸟兽繁殖成群,五谷歉收,回禽兽威胁人类安全。兽蹄鸟迹的痕迹,中原随处可见。只有尧一人为此忧虑,他选派舜统领治理工作。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伯益放火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使禽兽逃散藏匿。禹又疏浚九条河道,疏通济水漯水而注入大海;挖掘汝水汉水,开掘淮水泗水,疏导入答长江,然后中原地区才能够耕种天地。在这个时候,禹在外地八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进去,即使他想耕种,能行吗?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出知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节选如下: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道,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版;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权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供你参考,希望可以帮到你!
是这篇吗?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君与仆有何来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源,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
译文:孔文举(就是孔融)10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非常有名气,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百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度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非常尴尬。
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3三过其门而不入①
当尧②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③,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④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⑤治焉。舜使益⑥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⑦,瀹济漯⑧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⑨,而注之江⑩;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字词注释】
①选自《孟子》。②尧:相传我国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下文提到的“舜”和“禹”,相传也是这一时期的贤明君主。③畅茂:非常茂盛。④逼:同“逼”。⑤敷:遍。⑥益:人名,舜的臣子。⑦九河:指德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这九条河。⑧瀹(yu8)济漯(t4):疏通济水和漯水。瀹,疏通;济,济水;漯,漯水。⑨决汝汉,排淮泗:挖掘汝水和汉水,畅通淮水和泗水。决,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排,排除河道中淤塞之处。汝、汉、淮、泗都是河名。⑩江:长江。
【诗文翻译】
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不太平。洪水横流,四处泛滥;草木茂盛,鸟兽大量繁殖,各种粮食都没有什么收成。飞鸟走兽危害人类,它们的踪迹随处可见。尧特别为此而担忧,选择舜出来掌管全面治理的工作。舜任用伯益管理火政,伯益就将山野沼泽等地的草木用烈火焚烧,使各种鸟兽都逃到别处藏起来。禹又疏通了九条河,治理好济水和漯水,使它们流向大海;并挖掘汝水、汉水,使淮水、泗水排水通畅,流入长江。从此,中国才具备了从事农耕养活人民的条件。在那个时候,禹在外治理洪水八年之久,三次路过家门却无暇回去看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禹想耕种庄稼,但做得到吗?
【图示导读】
管子在这篇短文的开头,描写了洪水泛滥,禽兽猖獗,天下不宁的情景,接着以“尧独忧之”,“舜而敷治”,“益烈山泽”,禹治九河使“中国可得而食也”,解决了“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的问题。最后以“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回应全文,充分肯定了禹为民治水,公而忘家的精神。
【作者简介】
选自《管子》。该书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管仲所撰,实系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被齐桓公尊为“仲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