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二十圣:
1. 至圣孔子:
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
2.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5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3.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尊为“诗史”、“诗圣”。
4.词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以往的词内容狭隘,他扩展了词的内容。他写的词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故被尊为“词圣”。
5.酒圣杜康: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6.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军”,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7.画圣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南禹县)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8.医圣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9.药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10.茶圣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终于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而开茶叶研究的先河,所以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
除了以上的“十圣”以外,还有不少人被后世称作“圣人”,他们和前面的十圣加在一起就是“二十圣”,他们是:
11、武圣关羽
12、史圣司马迁
13、文圣欧阳修
14、草圣张旭
15、兵圣孙武
16、谋圣张良
17、乐圣李龟年
18、棋圣黄龙士
19、曲圣关汉卿
20、木圣(科圣)张衡。
附带列上另一种“十圣”的说法:
酒圣: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书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中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张芝是草圣鼻祖,为东汉人。张旭是唐代草圣(怀素也是。),他的狂草为巅峰之作,他是三个草圣中最有名的。
不是一个人
张芝
生年636f70797a64334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