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收入,抄放进:出~。藏污~垢。
2.接受:采~。笑~。~谏。
3.享受:~福。~凉。
4.缴付:~税。
5.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
6.姓。
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纳兰”了,重臣“明珠”、诗人百“性德”都姓纳兰。
“纳兰”在金朝又叫“纳喇”、度“纳剌”
“纳合”也是女真姓氏,金朝有纳合椿年,殿中侍御史
西夏党项族有“纳琳”氏,《续通志·氏族问略》:“夏答知中兴府事纳琳思敬,御史中丞纳琳思聪。”
元代有“纳智”氏,《姓氏考略》:“元有纳智睦丁,武进人专,至正举人。”
各少数民族有不少“纳属”开头的姓,比如“纳麻”“纳日”“纳新”,都是彝族姓
纳,读nà,音同那。含义众多,有收入、享受、缴付、姓氏之意。
释义
编辑
⑴ㄋㄚˋ[1]
⑵收入,放进:出~。藏污~垢。
⑶接受:采~。笑~。~谏。
⑷享受:~福。~凉。
⑸缴付:~税。
⑹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
⑺姓。
示例
编辑
⑴形声。从糸zd(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⑵同本义 [wet; soak]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⑶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⑷收藏;收入 [collect]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⑸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⑹“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receive;admit;accept]
几以不纳死。内——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⑺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容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⑻缴纳,贡献 [pay;offer]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