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解释:不向往远古的制度,百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
出处:出自战国末期韩非的《韩非子·五蠹》。
原文: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度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释义: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并加以实行的人,定然要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问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扩展资料:
韩非答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内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容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意思是:期望完全遵循过去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3,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修:遵循。法:效法,出自《韩非子 五蠹》。
原文: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译文:
如果到了夏朝,还有人用在树上搭窝棚居住和钻木取火的办法生活,那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时代,还有人要把挖河排洪作为要务的话,那就一定会被商汤、武王所耻笑。
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并加以实行的人,定然要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扩展资料:
不法常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参考资料:
韩非子·五蠹—百度百科
不法常可—百度百科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百,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出自《韩非子 五蠹》。
修:度遵循。
法:效法。
意思是: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问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评价:这答些道理都是极底档次的道理,一看就知道没有回什么可以效仿的,因为只看形式而不看本质答,毫无现实指导意义。考试娱乐一下即可。
意思是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原文出自于战国韩非的《韩非子·五蠹》。
原文: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0国笑。
白话译文:
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场、武王的政治并加以实行的人,定然要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有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从此这个末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他当然不可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韩非子》为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赏析:
《韩非子·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为先秦说理文。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