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古代复四大“不共戴天之仇”: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
中国的复仇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儒家的《礼记》详细规定了各种复仇原则,《曲礼上》篇中写道:“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父仇不共戴天;杀兄弟之仇,则要随身携带兵器,见到仇人径直杀掉,不须再回家取兵器;杀朋友之仇,不能跟仇人共处一个国家之内制。
拓展资料:
不共戴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不愿和仇百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作谓语、定语;形容有深仇大恨。
戴:加在头度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上》 [2]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凌统叩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讎,岂容不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
齐怀《刑场上的婚礼》: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
参考资料:
不共戴天百度百科
所谓古时的四大不共戴天之仇,即:抄亡国,灭门,夺妻,杀父。
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中,“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 。
由于这四大仇恨非常之深,因此说是“不共戴天”。也就是说愁大深切,有我无他,不愿与之共存。
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袭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上》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凌统叩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讎,岂zhidao容不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况且我虽然,也颇知文墨,怎么肯把一个张耳之妻去事外黄佣奴?故此逃了出来。
齐怀《刑场上的婚礼》: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
参考资料:不共戴天-百度百科
不共戴天
bùgòngdàitiān 不愿与仇人共生世间,比喻仇恨极深
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 你我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之仇
就是说和某个人有着非常深的仇恨,不能跟他在同一片天空下生存,就是说不是他死就是你亡有无法比喻对某个人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