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水调歌头 作者 叶梦得 赏析-叶梦得是谁?有什么生平和作品?

水调歌头 作者 叶梦得 赏析-叶梦得是谁?有什么生平和作品?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亲,要是对这答案满意,就采纳我的答案呗。

中国古代十大神医

扁 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4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他到了晋国(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们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有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显得很焦急。扁鹊沉静地对他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你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赞扬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扁鹊“是切脉治病的创始人”。

张仲景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一诗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

此中所说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华 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皇甫谧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育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葛 洪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晋代科学家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历代名医像赞》的一首诗来概括:“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其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钱乙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叶天士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当他打听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学成后才离去。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仅仅六年,他除继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作者告老后写的作品,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前两句点明时令,并为后文蓄势。“起瞰”三句,写作者借酒浇愁。下片词描写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济世不能,归隐难安,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
徽宗时官翰林学士。
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
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
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
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主要词作】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
水调歌头 (渺渺楚天阔) (今古几流转)(霜降碧天静)(江海渺千里) (秋色渐将晚) (河汉下平野)
八声甘州 (故都迷岸草) (又新正过了)(问浮家泛宅)
念奴娇 (故山渐近) (洞庭波冷) (云峰横起)
满庭芳 (麦陇如云)(枫落吴江) (一曲离歌)
满江红 (一朵黄花) (雪后郊原)
应天长 (松陵秋已老)
浣溪沙 (小雨初回昨夜凉) (睡粉轻消露脸新) (荷叶荷花水底天) (休笑山翁不住山) (绛蜡烧残夜未分) (绿野歌欢喜见分)
鹧鸪天 (一曲青山映小池) (不怕微霜点玉肌) (夹路行歌尽落梅) (小雨初收报夕阳) (晓日初开露未晞)
点绛唇 (高柳萧萧) (缥缈危亭) (山上飞泉)
木兰花 (花残却似春留恋)

叶梦得词全集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花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茑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临江仙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兴阑却上五湖舟。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浣溪沙.送卢倅

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复记他年.

我亦故山归去客,与君分手暂流连,佳人休唱好因缘.

点绛唇

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敧枕簟,檐影挂星河。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小雨初回昨夜凉,绕篱新菊已催黄.碧空无际卷苍茫.

千里断鸿洪无目,十年芳草挂愁肠.缓歌聊与送瑶觞.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骑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岁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廓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土,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控。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水调歌头.前调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7a64e58685e5aeb9362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描写人物愤怒的成语有哪些? 生气的成语都有哪些,成语故事网 有什么愤怒的词语?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txt 关于老虎的俗语,多一点 关于老虎的俗语 关于虎的俗语 关于虎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翻译 哪为仁兄帮我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帮忙! 古文译文 帮忙翻译一段文言文 掌上明珠猜一生肖或数字,需要正确答案 掌上明珠,猜一生肖 掌上明珠猜一个生肖是什么 掌上明珠是什么生肖? 水调歌头 作者 叶梦得 赏析 叶梦得 五月八日夜 写于何时何地 晁补之是官卒还是隐居 十大神医是谁?他们的介绍(生平,著作,成就) 关于 鹅 的诗词名言 描写白鹅的诗句 形容文人墨客境界的诗句 描写美食的诗句 “厝火积薪”和“曲突徙薪”的区别? 曲突徙新与未雨绸缪的区别 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同义词 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什么? “日理万机”是什么意思,网上流传有另外一种意思,请解答 爱情公寓:日理万机是什么意思 日理万机是什么意思? ( )( )而立(成语) 什么然而立的成语 一什么而立的成语 疯狂猜成语图案上是两个字而立 《肥水之战》的全文翻译 古文《淝水之战》翻译 肥水之战的全文翻译 肥水之战翻译 《左传》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请简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神话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和作用?最好1000字左右哦 毛骨悚然猜一生肖 毛骨悚然惊指什么生肖 毛骨悚然是什么生肖或者是什么动物 毛骨悚然是什么生肖?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什么意思 不知春秋的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