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意思是:人不追百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心度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道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版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权将复何及!
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这句话的原文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2无以致远”,出自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候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在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戒骄戒躁。他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更指明了放纵怠慢的危害。短短的86个字蕴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这不仅是每个人修身养性的参考,也对育儿教子有着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忠告孩子不要过分讲求名利,只有静心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诸葛亮作品)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zhidao《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版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 荆鹏书而望也。是权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