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故事 > 为什么王弼关于言意关系的观点会走到得意需要忘象,得象需要忘言-“得意忘象 得象忘言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为什么王弼关于言意关系的观点会走到得意需要忘象,得象需要忘言-“得意忘象 得象忘言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在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中言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荃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在这段话里王弼对“言”、“象”、“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
首先,其根据是“言生于象”,“象生于意”。(《周易·乾卦·文言》王注云:“夫易者,象也。象之所生,生于义也。”)但是根据这个意义产生的卦象是语言产生的依据,而卦象是根据意义(圣人从天地万物中观察概括而得)而得出,“象”附属于“意”,是“言”和“意”的中间环节,至此,王弼的言意之辩并没有超出《系辞》的范围。但是在论述中,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的互动递进的关系。周裕锴主张理解这个关系可以从四个角度出发:从功能角度上看,“象”具有象征“意”的内涵的功用,而“言”则具有说明"象"的象征意义的功用;从生成角度看,“意”派生象,“象”派生“言”;从理解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派生的“言”来了解“象”,从派生的“象”来了解“意”;从表达的角度看,“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或者说,“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其次,在得意过程中,“言”、“象”仅仅具有工具价值。王弼借《庄子·外物》中的鉴蹄之喻指出,“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因此,“象”需要“言”才能更好的说明其象征意义,“言”是表达“象”的工具,“象”是得“意”的工具,借助于“象”能更好的尽意。在肯定“言”、“象”作用的同时,反对因“言”、“象”的得象、得意作用而执着于“言”与“象”,它们仅仅是工具、手段,并非目的。
再次,“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王弼继而用反证法论述了执着于“言”就不能“明象”,执着于“象”就不能“得意”。要言之,执着于手段往往达不到真正的目的。
从上面的总结中,王弼最后提出了“言意之辩”的基本命题,即“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言”、“象”仅是明象得意的媒介和手段,在明象得意的过程中不能执着于“言”、“象”,因此正确对待“言”、“象”的态度就是“忘”关于“忘”,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楼宇烈把“忘”理解为”“忘记”:“言与象只是得意之一种工具,旨在得意,所以得意后就可把言、象忘去。”张立文也持相同的理解:“王弼曾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张,认为获得形象、存相,就可以忘掉、抛弃语言符号。”还有的学者阐释为不拘泥于具体的形象等。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王弼在“言意之辩”上的论述与《周易》有相同的结论,但是在理论意义上更具有超越性。有人指出,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实际上提出了两种阐释学的方法:一为“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一为“忘象乃得意,忘言乃得象”。前者强调的是“言”、“象”所具有的指示意义的作用,后者突出不拘泥于“言”、“象”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而言,这两种方法具有超越《周易》阐释的普遍意义,可分别看出王弼对“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应答。正如王晓毅所说,王弼思想中的“意”有两个层次:一是表达有形世界,包括定义解释天地万物和礼乐刑政人事等方面内容的“意”,这种“意”完全可以用语言“名”去把握定性:二是表达无形之物,即抽象本体“无”的“意”,这种“意”则不可能完全用语言去把握定性。
前文曾对王弼“言意之辩”的主要概念作了概括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王弼对于“意”的两种理解:指卦义与道、理。在说明言、象、意三者关系时,王弼认为通过“象”的可以尽意,达到意之后又要不拘泥于象,这其实是针对具体的解卦来说的。换言之,在解卦层面上,“言”借助于“象”是能够“尽意”的。另一方面,就王弼在《老子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9注》和《老子指略》中所表达的见解看,他对于名言能否把握形上层面之"意"(道、理)则持否定的态度: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老子注》一章)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老子注》二十一章)
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老子注》二十五章)
如前所述,“名”的特点在于按对象的不同特点来区分对象、分割对象,但“有分则有不兼”;“称”的特点是以主体为根据,随从说话人的意向,可“有由则有不尽”,因此,借助名言(名和称为其主要形式)往往不能够把握对象的全体。换言之,“可名”、“可称”的对象只能是可识可见的具体事物,而“混成无形”之常道尽管“不可名”而“可称”,但“道”、“玄”、“深”、“大”、“微”、“远”等称谓也只是“各有其义”,并不能“尽其极”。质言之,就“意”指形上本体(道、理)而言,王弼的立场仍然是“言不尽意”。
不过,王弼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象”与“言不尽意”,仍有一些区别。汤用彤曾分析道:“王弼之说起于言不尽意义已流行之后,二者互有异同。盖言不尽意,所贵者在意会;忘象忘言,所贵者在得意,此则两说均轻言重意也。惟如言不尽意,则言几等于无用,而王氏则犹认言象乃用以尽象意,并谓‘尽象莫若言’,‘尽意莫若象’,此则两说实有不同。然如言不尽意,则自可废言,故圣人无言,而以意会。王氏谓言象为工具,只用以得意,而非意之本身,故不能以工具为目的,若滞于言象则反失本意,此则两说均终主得意废言也。”此即是说,虽然“得意忘言”、“得意忘象”与“言不尽意”均轻言重意,强调得意废言,但二者在对“言”的作用的评价上仍存在区别,“言不尽意”认为言在把握形上之道时几乎无用,而王弼多少肯定了言、象的工具性价值。
确如汤用彤所言,王弼在“言意之辩”的基本命题与“言不尽意”均认为“意” 是高于“言”的,“意”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当重意轻言。不过,王弼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在预设“言不尽意”的同时,又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言不尽意”。“言不尽意”是对语言表达意义世界及形上之道之可能性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而“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则由这种怀疑和否定转向一种建设性的努力,主张通过象仍能够得意。
要言之,借助“得意忘言”、“得意忘象”诸命题,王弼实际上对“言能否尽意”的问题持一种具体分析的辩证态度。他并没有简单地回答“能”或“不能”,就具体解卦而言,“言”借助于“象”能够“尽意”,但在名言能否把握形上本体的问题上,则主张“言不尽意”。可以说,较之《庄子》和《易传》,王弼的如上见解把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言意关系的辨析向
前推进了一步。
手指明月,见月忘指
目的在见月,其他都是途径,就是注重结果(思想),忘了了解的方法。
“得意忘象”是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魏晋时的王弼在阐释《周易》的意象理论时提出来的。它强调在审美的至高境界中忘掉传达艺术形象的物质媒介,忘掉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界限,完全陶醉于艺术形象所描绘的整体意境当中。

王弼认为,象数派易学的根本错误在于“存象忘意”,把形式置于首位,而丢掉了其中的义理。王弼认为这是一个研究方向上的错误,易学之所以陷入荒诞烦琐,“伪说滋漫”,都是由此而产生的。正确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忘象以求其意”,也就是说在“得意”(意:认识目标)以后,应该“忘象”(象:表达形式)以摆脱感性的束缚,使思维来一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立足于这样的认识,王弼进一步具体地论述了“得意忘言”的哲学方法。言:认识的工具。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说人长得丑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女人长得丑的成语 形容女生长得很丑的成语 形容人长得难看的成语 任重道远怎么接下句? "任重而道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任重道远”下一句是什么? 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是什么? 我哪里好了啊居然看上我了,臭宅男一个 没结婚就互相关心就好了~结婚后女人要关心全家大小~也不见得男... 九年了,本以为至少可以堂堂正正的追她,可是到最后,也还是不得... 她对我说,当年真是瞎了眼看上我,现在除了工作不想正眼看我一下... 粟的组词,米粟行吗? 这个“粟”字读什么?怎么组词?谷粟可以吗? 茵,蜡,陌,盲,键,粼,霎,录怎么组词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谢谢的谢怎么组词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怎么解释好? 为什么王弼关于言意关系的观点会走到得意需要忘象,得象需要忘言 下列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哲学为什么在希腊产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呢? 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啊? 模凌两可的真正含义 “模凌两可” 是什么意思? 到底是“模棱两可”还是“摸棱两可”???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一句是什么?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下一句是什么? 少年不知愁滋味下一句是啥?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下一句是什么? 翻译!! 夫骥之齿至矣的后半句 夫骥之齿至矣,一字以子之矛陷子之矛,彼见伯乐之知已也中“之”... 夫骥之齿至矣的夫的意思? 不要全文翻译!只要夫单独的意思! 天昏地暗的意思 睡得天昏地暗什么意思 天昏地暗是什么意思? 天昏地暗什么意思 宋史 杨万里传的全文翻译 《杨万里传》翻译,急!!! 杨万里传的翻译!!!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的译文 谁能给一份传动作猜成语游戏规则啊是四 谁能给一份传动作猜成语游戏规则啊是四五个人排成 急求:快乐大本营里面的游戏!一个人做动作传给第二个人,依次传... 做动作猜字游戏规则 初中文言文复习,重点词汇翻译 文言文(上任宗皇帝言事书)翻译 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古文翻译 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 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 人生的起起落落不算什么,跌倒了再爬起来 上面都是规规矩矩 越往下面越不规矩怎么办?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