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出自《悼亡诗》。
望庐思其复人,入室想所历。(悼亡诗 潘岳)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悼亡诗 沈约)
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悼室人诗 江淹)
悼亡诗 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悼室人诗 江淹
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
宝烛夜无华,金镜制昼恒微。
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
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
湘醽徒有酌,意塞不能持。
悼室人诗 江淹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zd。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
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
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的意思是: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
这两句诗出自南朝文学家沈约的《悼亡诗》,是沈约悼念其亡妻的诗作。
全诗十二句,六句一节。每节前四句叙事写景,后二句抒写伤情。春风秋月,婉曲有味,蕴意颇深;室内铺叙,用笔细腻,景中有情。“悲哉”、“万事”数句,抒写哀情,则由肺腑倾泻而出,真率诚挚,悲切苍凉。全诗不事雕琢,也不用典故,明白如话,对亡妻的一腔深情自然流出,颇能打动人心。
全文如下:
【原文】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白话译文】
去年秋天的十五月亮,今年秋天又照着雕梁;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
悲哀的是人类生命规律不同,不能像月缺复圆、花落重开一样,一旦生命凋谢,人生就永远消亡。
人死后,生前用的帘幕屏障随之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8于烧祭或撤去,新的帷帐代替了它们的地方。
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
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人亡物空本是规律,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
扩展资料:
沈约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的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还遗存外,多已亡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悼亡诗(沈约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