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成语】: 冠带之国
【拼音】: guān dài zhī guó
【解释】: 冠带:帽子,带子。指讲礼仪的国家和习于礼教的人民。
【出处】: 《韩非子·有度》:“兵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
2、【成语】: 冠盖如云
【拼音】: guān gài rú yún
【解释】: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举例造句】: 冠盖如云,急侦之,乃一吏部郎经过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前生》
3、【成语】: 冠绝一时
【拼音】: guàn jué yī shí
【解释】: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举例造句】: 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冠绝一时,天下仰风。 ★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十
4、【成语】: 冠上加冠
【拼音】: guān shàng jiā guān
【解释】: 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出处】: 清·赵翼《陔馀丛考·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5、【成语】: 弹冠相庆
【拼音】: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解释】: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举例造句】: 哥哥既已做官呵,弹冠相庆浑难已,怎得把桩庭消息临歧寄,使两地相思顷刻除。 ★明·汪迁讷《种玉记·登隽》
6、【成语】: 衣冠济济
【拼音】: yī guān jǐ jǐ
【解释】: 济济:庄重恭敬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庄重。
【出处】: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唐·张昭《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忠顺》:“衣冠济济,钟磬洋洋。令仪克盛,嘉会有章。”
【举例造句】: 各人分着帮,摆设了猪羊祭筵,衣冠济济的在那里伺候。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7、【成语】: 衣冠禽兽
【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释】: 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2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举例造句】: 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
8、【成语】: 衣冠扫地
【拼音】: yī guān sǎo dì
【解释】: 指旧时士大夫寡廉鲜耻,丧尽名节。
【出处】: 《旧唐书·薛廷珪等传论》:“自唐祚横流,衣冠扫地,苟无端事,孰恢素风。”
9、【成语】: 沐猴而冠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举例造句】: 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尔,尚焉足道哉! ★《晋书·张载传》
10、【成语】: 发上冲冠
【拼音】: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解释】: 犹言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举例造句】: 灌将军目眦层裂,发上冲冠,怒骂之,极诋其生平,不值一钱。 ★清·曹宗璠《翟公客》
凤冠霞帔:【基本解释】: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拼音读法】:fèng guān xiáe68a847a686964616f336 pèi
【使用举例】: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花烛拜堂,成了好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
【近义词组】:珠光宝气、珠围翠绕
【反义词组】:荆钗布裙、鹑衣百结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女子的装束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冠绝一时:【基本解释】: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拼音读法】:guàn jué yī shí
【使用举例】: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天下仰风。(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十)
【成语出处】:《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冠履倒置:【基本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拼音读法】:guān lǚ dào zhì
【近义词组】:冠履倒易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1、张冠李戴 [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详细释义: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二记俗谚:“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 后用“张冠李戴”比喻名实不符,弄错了对象。冠:帽子。
出 处:明·田艺蘅《留青曰札》第二十二卷:“谚曰:‘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
2、衣冠楚楚 [ yī guān chǔ chǔ ]
详细释义: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鲜明整齐的样子。
出 处:《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3、冠冕堂皇 [ 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
详细释义: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4、凤冠霞帔 [ fèng guān xiá pèi ]
详细释义: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出 处:元·杨显之《潇湘雨》:“阿哟;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
5、衣冠禽兽 [ yī guān qín shòu ]
详细释义:外表衣帽整齐,像个人,行为却如禽兽。比喻卑劣的人。
出 处:明·凌濛初《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2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包含“冠”的成语共有108个
白面儒冠
褒衣危冠
暴衣露冠
被发撄冠
被发缨冠
豺狼冠缨
超古冠今
超今冠古
冲冠发怒
冲冠怒发
冲冠一怒
冲冠眦裂
弹冠结绶
弹冠相庆
弹冠振衿
弹冠振衣
倒冠落佩
倒冠落佩
遁迹黄冠zd
峨冠博带
发怒冲版冠
发怒穿冠
发上冲冠
发上指冠
发踊冲冠
发植穿冠
方领圆冠
凤冠霞帔
高冠博带
贡禹弹冠权
狗续侯冠
挂冠而归
挂冠而去
挂冠归去
挂冠求去
挂冠神武
冠盖如市
冠盖如云
冠盖往来
冠盖相望
冠盖云集
冠屦倒施
冠绝时辈
冠绝一时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冠冕堂皇
冠袍带履
冠山戴粒
冠上加冠
冠上履下
虎而冠者
虎冠之吏
华冠丽服
黄冠草服
黄冠草履
黄冠野服
毁冠裂裳
甲冠天下
美如冠玉
面如冠玉
木猴而冠
沐猴而冠
沐猴衣冠
南冠楚囚
南州冠冕
年方弱冠
怒发冲冠
披发缨冠
神武挂冠
堂皇冠冕
天冠地屦
王贡弹冠
巍冠博带
小冠子夏
新沐弹冠
褎然冠首
轩鹤冠猴
一时之冠
衣冠楚楚
衣冠济楚
衣冠济济
衣冠礼乐
衣冠齐楚
衣冠禽兽
衣冠扫地
衣冠土枭
衣冠枭獍
衣冠优孟
衣冠云集
以冠补履
勇冠三军
优孟衣冠
圆冠方领
张冠李戴
整冠纳履
正冠李下
正冠纳履
植发冲冠
植发穿冠
壮发冲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贵冠履轻头足
虎而冠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履虽新不为冠
新沐者必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