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苏轼早年从刘巨门下读书时,夏日在学舍与同窗陈建用、杨尧咨、苏辙做大雨联句。陈建用曰“庭松偃盖如醉”,杨尧咨曰“夏雨新凉似秋知”,苏轼对曰“有客高吟拥鼻”,最后苏辙对曰“无人共吃馒头”。众皆倾倒。
2、乡试时,二苏被安排在对角座位上,苏轼接过题目傻了眼。斜对面儿的苏辙看到哥哥抓耳挠腮便想帮他一把,可监考严厉,苏辙灵机一动,拿起笔管吹了一下,苏轼一看,喜出望外。(道吹笔管意为出自《管子》)
苏轼字子瞻,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扩展资料
雷州西湖与苏轼兄弟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版,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权“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辙
百度百科-苏轼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正因为有西湖。
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因位于杭州市老城区西面而得名,它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中涵绿水,波平如镜。
全湖面积5.6平方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环湖的绿荫丛中,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亭榭,近处波光潋艳,丰姿绰约,远处云山逶迤,雾霭漫漫。
在宽阔的湖面上,巧妙地 布置着一山(孤山)、二堤(白堤和苏堤)、三岛(小瀛洲、湖心亭和阮 公墩),把全湖分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湖似明镜,山若花冠,堤像锦带,岛如碧玉,天然景色加上人工 布局,把自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
西湖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在旖旎的西湖景色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人称“西湖双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于南宋西湖山水画的题名。
清朝时康熙皇帝为十景亲笔写了景名,并刻石建碑;乾隆皇帝时又对十景一一题诗。这样,自南宋开始得名的“西湖十景”一直流传至今。其中“雷峰夕照”一景因雷峰塔于1924年倾圯而景观消失,目前已在规划重建。
为进一步开发西湖的名胜古迹,1984年杭州市开展了“西湖新十景”的评选活动。经杭州市民投票和由知名人士组成的评委会评议,最后确定了“西湖新十景”。
西湖三面群山,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竺山、五云山等,峰峦挺秀,溪涧纵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横,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多洞穴,著名的有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等溶洞。
西湖不仅揽山水之胜,林壑之美,它更因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而生色。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等,都埋骨西子湖畔,他们的英名和浩然正气长留于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
古代的诗人画家,如著名的白居易、苏东坡、柳永、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都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千古传芳的名篇华章。西湖也因他们的题咏和描绘而更负盛名。
西湖之美,自古难言。“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宋人汤促友的两名诗早已指明这一点。然而,西湖之美,却又人人可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心知口难传。”苏东坡这向句诗,道出了西湖的慷慨与宽宏。只要你愿意与她“相亲相近”,她总会给你几分美的享受,美的乐趣,只不过要看你如何与她“相亲”,如何与她“相近”罢工了。一言以蔽之,欲领略西湖之美,唯“品”之或能得其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