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鲁迅有3部散文集百是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书信集《两地度书》。
《野草》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知朝花夕拾》:,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道题为《旧事重提》,创“内闲话风”散文的传统。《两地书》,1933年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希望采纳我的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容助
文学课代表
鲁迅散文诗集是《野草》。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1927年7月由北 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选自《辞海》)《野草》
《野草》是鲁迅的最薄、最美、再版最多的一本散文诗集,写于“五四”退潮时期。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0他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性,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
同样,鲁迅自己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还叮嘱青年的读者说为了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想是苦难的,为了让国民更好地知道这段苦难,可以学习其中一些写景的文章,比如《秋夜》,《雪》,《腊叶》。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我的失恋》,和一出诗剧《过客》,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2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关于《我的失恋》一文,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在《三闲集》中《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谈到本文说“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哟,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这诗后来又添了一段,登在《语丝》上。”全文的形式则是模仿的东汉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的《四愁诗》。
关于《过客》一文,作者在写了这篇文章不久后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同我有关的活着,我倒不放心,死了,我就安心,这意思在《过客》中说过。”(《两地书,二四》)
鲁迅的散文诗集是《野草》。
《野草》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
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眷念与决绝等一系列对立统一、激烈斗争又在斗争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野草》区别于鲁迅其它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它隐藏的深邃的哲理性与传达的象征性。不满足于当时一般闲话或抒情性美文来传情达意,而将从现实和人生经验中体悟的生命哲学赋予一种美的形式,创造一种特异的“独语”式的抒情散文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写作目的:
作者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思考,因而没有在抒情方面下工夫,主要是借助于形象展示一种哲理。采取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开始,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接着破题而入,用特殊和一般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世上小草和种子的力量最大。最后,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它以生命作为力量的源泉,它坚忍不拔,能屈能伸,“长期抗战”,不达目7a64e58685e5aeb9364的决不罢休;
二是把一切困难、挫折都视为对自己的锻炼,决不悲观叹气。如果我们通过“长期抗战”等字样,把野草的生命之力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看出,作者何以要呼唤野草和生命之力了。
由于散文的立意是逐步点染加深的,读起来很有层次,既不平直浅露,和盘托出,使作者的主旨成为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又没有把作者的思想倾向完全隐藏起来,读起来朦胧隐晦,艰深难测,不可捕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