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曹刿论战-《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生于忧患,死来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的,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作品出处《柳河东集》。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作品出处:范文正公集。
《论语》自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国风·秦风·蒹葭》是zd春秋时期《诗经》中的一篇,作者无名氏。
《观沧海》是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赵翼《论诗》五首
论诗(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论诗(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zd.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论诗(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论诗(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回穷.
论诗
金·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答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意思: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出自《论语十二章》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
1.饭疏食:饭,旧读上声,动词,吃。疏食(旧读sì)即粗粮。
2.曲肱:曲,弯曲,使动用法。肱,音gōng,由肩至肘的部位,泛指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3.枕:音zhèn,动词,当枕头用。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扩展资料:
赏析:
孔子曾经说过,贫穷是每一个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6摆脱贫穷,也是不会摆脱贫穷。因为如果使用了不正当的方式方法来摆脱贫穷,很有可能,或一定是不但没有摆脱贫穷,反而会得到比原来更加贫穷结果。
其实,此时的孔子既是贫穷的,又是安全的,因为孔子是不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方法来摆脱此时的贫穷,所以孔子还可以能够吃粗粮、喝白水和枕着胳膊来睡觉。也可以这样说,因为孔子没有采用不正当的方式方法来摆脱贫穷。
所以说他还是不会落得个比吃粗粮、喝白水和枕着胳膊来睡觉更加窘迫,甚至是危险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吃粗粮、喝白水和枕着胳膊来睡觉的其中难道没有快乐,换言之,因为能够知晓如果是采用不正当的方式方法来摆脱贫穷,其结果是还不如原来的贫穷。
甚至是会面临非常危险之境地的规律而没有这样做,所以现在虽然贫穷,但还是安全的,至少没有比现在的情况更加的糟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就是乐。其实,孔子所说的“乐亦在其中”的“乐”,简而言之,核心就是安全,或是以安全为乐。
也可以这样说,已经得到安全了,难道会不值得快乐,虽然这个“其中”是在于饮食、睡眠和没有采取不正当地手段来摆脱贫穷,但无论怎样来讲,孔子都是安全的,孔子最终获得了安全。我们学习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之思想。
最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乐”字背后面的安全,也就是说,个人的安全是孔子此之思想的灵魂。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粗粮二字,其深刻的意义是来自于孔子此章“饭疏食”之思想。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学习孔子思想,很难将其二者连系起来。
换言之,简单的粗粮二字背后,有其十分深刻地文化传统与渊源。同样,乐在其中亦然!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谓义,就是人之正路,所谓不义,就不是人之正路。所谓富贵,就是指财富与官位。所谓“不义而富且贵”,就是指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而获得的财富与官位。所谓“浮云”,其实就是云,就是要强调云的浮动性。
也可以这样说,如果只是说云,云的浮动性就不会得到强调,而云的浮动性得到强调,就意味着这块云一定是浮动的。所谓浮动的云,就是等于告诉我们,这块云会有随时消失的可能。也可以这样理解,“不义而富且贵”的这一块“浮云”,是很难控制的,是随时都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的。
这是其一。其二是,作为浮云,距我们的生活如此之遥远,或者说是一块浮云,对于我们的生活的确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也不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而且我们是会很难得到它,其实,如果我们将“不义而富且贵”当作“浮云”来看待,而且真正明白了“浮云”的性质。
我们就会有可能不去获得不义的富贵,这才是孔子此之思想的意义所在。孔子还有这样的思想:富与贵是每一个人都想获得的,但如果不是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获得,也是不去获得。因为想获得富贵的确是每一个人的欲望,但如果是用正当的方式方法获得富贵,那是安全地,也是正确的。
如果所获得的富贵是通过不正当地手段来完成的,那是错误的,同时也是危险的,严重时,生命都可以作为代价而为此付出,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思想,实际上就是在给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也就是对于富贵的欲望以及使用不义的方式获得它们之前,打一个预防针。
或是提一个醒,告诉大家,“不义而富且贵”无论获得与否,它肯定都会是一块“浮云”。也就是说,作为不义的富贵,即便是已经获得了,也会想“浮云”一样,会随时的消失,是很难控制与真正能够得到的。
同时,不义的富贵,也永远会象“浮云”一样,距离那些所谓的获得者们十分的遥远,而且这个所谓的遥远是永远的遥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