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这里的“方”是指的尘世。儒家把"方"亦指作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所谓方内者,在道德与仁义之内者。而方外者,则非仁义所能诠者百。
整句的释义为: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注度重变通革新,儒家注重循序治理。
儒家的孔、孟和道家的老、庄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只不过孔孟更为用世些而老、庄更为超然些罢了。老子和庄子都具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只是他们较多地以批评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
扩展资料:
儒家“知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看来相反,其实却道是相反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得以较好地取得平衡。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回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答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方外之士
解 释: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 处: 《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方外之人 fāng wài zhī rén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意思是:
孔子的百"方内之游"与庄子的"方外之游"。
“游”是孔子、庄子身上共同存在的重要文化事项,二者之“游”在表现、本质及风格上均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孔子之“游”主要体现为一种带有游学、游教、游宦等功度能含义的现实之“游”,带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同时,孔子之“游”也包括心志之“游”.主要表现问为游历过程答中所表现出的雍容气质,即“乐道”精神,以及其“游艺”思想。庄子之“游”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灵、精神之“游”,其终极目的在于达到一专种绝对超脱、“无待”的自由境界。现实色彩鲜明的孔子之“游”与理想化、虚幻化的庄子之“游”,共同开启了中国士人“游”文化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对中国古代的士人“游”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标属示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