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濬故能知未始。” 尹知章 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 疏:“未始,犹未曾。” 汉 刘桢《公讌》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唐 柳宗元《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 器之 之意,本于 胡武平 ,而 器之 未始知之也。” 清 侯方域《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於仁义,自 尧 舜 二帝以至於三代以来,未始更也。”
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61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 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宋 秦观 《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 明 李贽 《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 山农 亦未始不乐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 中国 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 莫斯科 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提到:“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举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中就有“未始”一词
有所至矣,的至,是极致,终极的,极端的。的意思。你理解错意思了。
《说文解字》e68a847a686964616f364今文中“至”的释义:
①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 本义由“到”代替。
②动词:到,到达。 至此 至今 至极 至死不逾 / 自始至终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至,来也。——《玉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则行矣。——《论语 • 微子》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 • 牧誓》
我征聿至。——《诗 • 豳风 • 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 • 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 劝学》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 • 李将军列传》
风雨骤至。——汉 • 王粲《登楼赋》
至则无可用。——唐 • 柳宗元《三戒》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 小国寡民》
③形容词:终极的,极端的。 至交 至宝 至理 至理名言 / 荣幸之至 幸福之至
至人无己。——《庄子 • 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 林觉民《与妻书》
④副词:极,最。 至诚 至好 至亲 至上 至多 至少 至高无上 至尚至美 至尊无上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 • 坤》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 • 正论》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 • 李广苏建传》
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汉书 • 楚元王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⑤连词:及,对于。 至于 / 甚至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至于斟酌捐益。——诸葛亮《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