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望岳①
唐 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③青④未了⑤。
造化⑥钟神秀,阴阳⑦割昏晓。
荡胸生层⑧云,决⑨眦入归鸟。
会当⑩凌⑾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
[编辑本段]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即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2山东地区。
4.青:山色。 5.未了:不尽。 6.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7.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8.曾:通“层”。 9.决:张大。眦:眼角。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10.会当:终当,终要。 11.凌:登上。
原文
[编辑本段]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
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④不胜簪⑤。
注释
[编辑本段]
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国:国都,即京城长安。破:(被)冲开;攻下。
②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恨别:悲恨离别。
③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家书可值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④浑欲:简直。欲:将要;就要。
⑤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胜:承受
原文
[编辑本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编辑本段]
1.石壕村:今河南省陕县东七十里。
2.投:投宿
3.逾:越过;翻过。
4.一何:何等,多么。苦:凄苦。
5.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某某某说。邺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
6.戍:守卫,保卫。
7.附书:捎信。
8.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
9.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长已矣:永远完了。
10.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11.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2.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你去。犹得:还能够。妪:念“yu”的第四声。
13.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应:应征。
14.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5.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16.绝:断绝,没有。
17.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②。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③。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④。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⑤。
① 作于广德二年(764)春初归成都草堂时。
② 万方,天下各地。
③ 锦江,岷江支流,流经成都西南。杜甫草堂地临锦江。
④ 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乃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
⑤ 北极,北极星,又称北辰。《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此处喻唐王朝。广德元年(763)
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同年八月,吐蕃乘虚入侵,十月陷长安,代宗李豫出奔陕州。郭子仪旋复京
师,十二月,代宗还长安,乘舆反正。因吐蕃曾一度立广武王李承宏为伪帝,故曰“朝廷终不改”。
⑥ 西山,岷山在成都西,故称。西山盗寇,指吐蕃。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等州。西山地近维州。
⑦ 可怜,可叹。后主,指刘禅。后主祠与先主庙、武侯祠均在成都锦官门外。还,仍有。
⑧ 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身长八尺,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
此诗抒写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春光浓艳、繁花似锦的三月,花近高楼,正好赏玩,而诗人登临却触景伤情,百感交集,不能自已。“伤心原不在花,在于万方多难”(《金圣叹选批杜诗》)。盖此际兵戈未息,时事扰攘也。全诗以倒装句法开篇,语极顿挫。花伤客心,与《春望》中的“感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1花溅泪”一样,均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
颔联紧承“登临”,写所见之景。辽阔的成都平原上的烂漫春色,伴着锦江春水的涌动,充塞于天地之间。“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化如苍狗”(《可叹》)。玉垒山头飘忽起灭的浮云,使诗人联想到古今世势的纷纭变化。其中的“今”,暗含着“安史之乱”以来世事的苍黄反复。两句即景抒情,思接千载,宏丽奇幻,境界阔大。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唐诗别裁集》),主要就是针对这两句说的。腹联即由第四句生发开去,正面叙写“万方多难”的时局,也是登临所想。“万方多难”,不可能全写,故只重点写吐蕃陷京师扰四川等事,这是安史之乱后的大难。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也正因为作者坚信“朝廷终不改”,故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而告以“莫相侵”。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中透着坚定的信念。明人王嗣奭云:“‘北极朝廷’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不为改;而‘西山盗寇’如玉垒之云倏起倏灭,莫来相侵”(《杜臆》)。很好地阐明了腹联与颔联的内在联系。
尾联就登楼所见古迹以寄慨,遣辞委婉而讽刺深切。上句大意是说蜀后主刘禅如今仍然得享祭祀,但其人实为无道亡国之君,只令人感到其可怜罢了。这完全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任用小人而亡国,,对唐代宗宠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以致酿成万方多难盗寇相侵的局面予以尖锐而深刻的讽刺。结句自伤寂寞。杜甫是一个“济时肯杀身”、“时危思报主”的人,而当此万方多难之际,自己却只能若躬耕陇亩时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一样,于此登楼吟诗,而垂暮多病,志向莫伸,岂能不令人悲慨!这正是首句“花近高楼伤客心”的主要原因。
全诗即景抒怀,状山川雄丽且联系着古今世事之变,蒿目时艰又能把自然景物渗透其中,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是诗人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很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