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学习理论的第一步是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这是读书学习的重点。除教材之外,其他参考书籍的广泛阅览也是重要的。
要反复推敲、弄懂并吃透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并弄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派教育理论的实质、内容、价值等,并尝试批判性地思考、分析和比较。独立思考、切磋讨论是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对教材、对前人的结论、对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等,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必为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所束缚,人云亦云。勇于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是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独636f70797a64338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凭空臆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看法,讨论切磋,让不同观念相互碰撞,能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火花,帮助你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学理论。
(二)横向联合——联系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1.联系教育实际
教育理论是为教育实际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教育学的必由之路。在校期间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到教育机构进行见习、实习,访问优秀教师,开展社区、家庭的教育调查,尝试设计和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做一些教育小实验,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观察研究以及参加各种有关的专业活动,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有的同学也许认为:“在校时学理论,毕业后再实践也来得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不能把学习理论和参加实践机械割裂开来,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方面,脱离实际地学习理论决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教育基本理论学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能否记住和背诵这些知识,而要看在多大程度上能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实际的教育工作能力,不参加实践活动,这一转化是不可能完成的。另一方面,毕业后如果要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理论学习不但不能中止,相反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高、更深的学习,与在校时不同的仅仅只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已。
2.联系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信息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教育学也是在不断吸收和综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善的。与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很多,如心理学、卫生学、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外教育史、教育管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美学,自然科学,如:数学、生物学,等等。相关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理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拓展,有利于有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相互迁移、相互补偿。比如,教育必须遵循身心发展规律,而心理学、卫生学的研究成果就为教育提供了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依据,帮助我们理解教育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解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而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开展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实验,也是很有益处的。再如,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各领域教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进行研究的学科,它们丰富和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教育史以历史的眼光总结了中外教育的经验,丰富的教育遗产,为教育学的充实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它有助于我们在研究中把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中外丰富的教育遗产中吸取营养。因此,学习教育学必须与相关学科相结合,才能使思路更开阔,学习更深入、更全面,更能适应未来创造性教育工作的需要。
除了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之外,学习教育学还应注意形成广泛的知识基础和多渠道的信息来源。显然,这不能只靠课堂学习,还必须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特别是相关的各种专业活动,如教育知识竞赛、教育问题讨论会、教育观点辩论会、社会调查、访问等,以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学会利用各种信息传媒来获得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如通过图书、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各种视听设备尤其是互联网等,了解教育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了解现代科技在教育上的影响和运用,了解国内外教育的新发展、新变革,了解现代科技、信息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等等,将有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对学习教育学是十分有益的。
3.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上的思潮、风气、各种现象会对教育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经常尝试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来自社会的问题进行理智的分析、思考,对各种思潮、观点进行冷静的判断、辨析,能让自己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敏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观点和看法;而且带着实际问题学理论,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
学习教育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效的学习领会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达到。如果你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尝试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你的学习将促使你从普通人向教育者转变,迈开成为教师的第一步。
任何人在工作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培训就成为员工和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培训不仅教导员工和管理者该怎样做e5a48de588b67a64361,还为其解释他们自己为什么不会做,所以培训是公司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种管理手段。
培训、教育、学习的关系
培训是侧重于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培养训练,它尤为重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从师生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方面去区分培训和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中,老师占用的比例是90%以上,学生占用的时间几乎是零。此时的教育是较长时期内(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接受的教导培育。成熟的教育重视理解,通过交流、理解力求永远记住。学习相对前两者而言则是比较广义的概念,通过任何途径获取知识都叫做学习。
表1-1
培训与教育的区别
教育(教导培育、填鸭教育)
形式
内容
重点
教学过程
演讲
知识
培训者
演示内容
评估结果
培训(重视理解、互动沟通)
内容
重点
过程
培训
技巧
培训者
学
员
演示内容
教学员做
观察学员
指导提高
【表析】
教育的内容侧重于知识,而培训的内容侧重于技巧;教育活动的主角是教师(培训者),而培训讲究培训者和学员的互动,其重点角色既是培训者又是学员;从过程来说,教育的过程主要是演示,而培训除了演示之外还有教习和指导。
1.操作方法
一直以来,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地理解培训的含义及其科学的操作方法:
Æ 教育要素
教育的要素是考试、作业、老师,其中考试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
Æ 培训要素
培训的特征是训练,它是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的。
Æ 学习要素
学习的概念更加广泛,“活到老,学到老”,生活中无处不可以成为学习的课堂。
2.针对层面
这三个概念的共同点是能够帮助一个人不断地提升和进步。但是,这三个概念之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Æ 教育
解决被教育者如何做人与做事的问题。
Æ 培训
解决如何将事情做得更为专业。
Æ 学习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解决自我完善和充实提高的问题。
培训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习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也是培训的一种形式。培训的人数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是一定会有一个度的限制,过了这个度就不叫培训了。IBM把培训部叫做教育部,其中就融合了一些本质性和专业性的认识。
【自检1-1】
你要给公司的新员工做一次培训,这是你第一次在公司做培训,同时也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你很想把这次培训做好,努力达到领导设定的培训目标。为了将达到培训目标你会采取哪些方法?(
)
(A)产品知识
(B)商务礼仪
(C)团队合作
教育的特征与方法
Æ 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特征是考试,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关系,老师具有约束和要求学生的权力。老师对学生拥有某种权力,这种权力可以要求学生不迟到,可以决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学到什么水平,考试是体现这种权力的一种手段。
Æ 教育的方法
实践证明,对公司员工或管理人员培训,采取教育这种师生不平等模式是行不通的,但是企业培训却可以采取考试的制度来督促员工强制记忆,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这是因为记忆是枯燥的事情,没有一定的强迫力量是不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
【案例】IBM的考试制度
IBM的员工手册明文规定:公司为了保证员工培训的效果,每次培训之后要进行考试,第一次没及格,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者予以开除,结果没有一个员工不及格。
所以一个成功的公司,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制度保障。公司培训用了教育的某些特征,其优势是督促员工对专业知识强制记忆;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讲授的知识越多,员工的学习氛围就越沉默,课堂气氛越枯燥。
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
1、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2、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3、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1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4、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来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5、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会大大提高教育工作者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革旧鼎新:
成语出处:明·李贽《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诵经者,所以明心见性,礼忏者,所以革旧鼎新。”
近义词:革旧从新、革旧维新
反义词: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