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你好,是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知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道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唐承隋制。贞观元回年(627)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答构。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
祭酒,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百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
1、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2、博士祭酒学官名。汉博士之长,本称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汉书》明确表明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长,首席博士。
3、师友祭酒官名。新莽时始置,为太子官属。《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度,秩以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
这里可以明显看到,太子师友、谏议大夫、六经学官,均非一人,而各设祭酒一人,为首席,主管之意。
4、讲书祭酒王莽时所置主讲《尚书》版的学官。既首席讲师,主讲师。
5、军师祭酒,官职名称,由曹操设立在东汉末年,建安三年正月设立。后因避权司马师讳,也称为军祭酒。实际上是曹操为首席幕僚所设的职位。曹操初见郭嘉,格外欣赏,特辟此位,礼遇超过前任戏志才。体现曹操对郭嘉的特别欣赏以及信赖。
古代的“祭酒”其实地位挺高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3,也很德高望重,因为“祭酒”一般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可以看出地位还挺高的。有不少文人都担任过此职位,比如战国时荀子,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等等。
为什么大家很看重“祭酒”,因为古礼中,祭祀宴飨时,一定要年长的人将酒杯举起来祭祀地神,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所以“祭酒”似乎也赋予了特意的含义,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以他为名的官职的地位也不是很低。可以看出“祭酒”的优越地位。
本来“祭酒”这是一个尊称,那些年老的人或者是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但是在汉代之后就用于官名,比如汉代有“博士祭酒”。
然后之后随着朝代的变迁,所以到了西晋时的时候这个官名又叫“国子祭酒”,地位还是挺高的,是主管国子监。
但是在之后隋唐改成了“国子监祭酒。”总得来说功能也没有改变,还是主管国子监的长官。
当然了,在清朝末年把名字给改掉了,但是职能看上去还是半差不差的。作为官职的“祭酒”,由当初的尊称衍生出了其他的意思,由于第九前面可能会加上各种的名词。它的一些功能和职位也不太一样了。
该总体来说“祭酒”还是教导别人的老师,或者是管理国子监的校长之类的人。他们的差别也就是地位的高低了,反正和教导离不开关系。
祭酒本义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需长者立主位,面南酹酒祭神开席。古代飨宴时长者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引申为对同辈或同官中年高望重者的尊称,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如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祭酒是汉朝末年的官职,由曹操所创。与功曹、仆射同位阶,不同的是祭酒为文职,类似现代秘书或机要这类没有实权的幕僚职。曹操著名谋士郭嘉就曾经担任军师祭酒,后来由于公务繁重而广设此职以辅助政事,比如太乐祭酒、太常祭酒等等。
扩展资料:
祭酒的最高职位是国子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国子祭酒是古代大学的总校长,国子祭酒在各个朝代的影响力时高时低。
在西晋的时侯,国子祭酒位列三品,事实上,这也是国子祭酒在为官的等级上达到的最高点。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出现了差异。
更加重视教育文化的南朝,国子祭酒与六部尚书的级别相当,大致仍然保持在三品左右;而在更加崇尚武力的北朝,国子祭酒的级别要稍微低一点,基本徘徊在从三品到四品之间。
到了隋唐时代,国子祭酒的级别为从三品,略低于南朝,但由于从隋朝开始,教育部门已经从礼部当中独立出来,所以国子祭酒的实际地位反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明清两代时,国子祭酒的级别和宋朝差不多,但由于一些特殊情况,人数有所增加。明朝的特殊情况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特别眷顾家乡,而明成祖朱棣又把都城从开国时的南京换到了北京,所以在北京、南京和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各设了一个国子监,国子祭酒自然也有了三个。
清朝的特殊情况则是由于满人执政,分别设立了满人祭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5酒和汉人祭酒。最初满人祭酒的级别要高于汉人祭酒不少,不过,到了顺治十六年,两种国子祭酒统一为从四品。
从官吏的等级来看,国子祭酒似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高开低走”的局面,但等级并不代表着全部,在唐朝、明朝等朝代的一些时段,国子祭酒的地位尤为突出,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