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好高骛远: [解释]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自] 《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高瞻远瞩、高情远意、高掌远跖、高翔远引、高飞远举、高蹈远举、高举远去、高山远水等。
一、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自】: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译文】:如果紧闭大门不听外面的消息,不站得高看得远的人,跟死人的徒弟差不了多少!
二、高情远韵 [ gāo qíng yuǎn yùn ]
【解释】: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同“高情远致”。
【出自】: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译文】:只有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之上,高尚的品格,几乎就像肉汁充羹,不假盐醋味就自已生出一种韵味来
三、高情远意 [ gāo qíng yuǎn yì ]
【解释】: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同“高情远致”。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义山诗世人但称颂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7。”
【译文】:义山诗人们只称颂他们精巧华丽,提升到与温庭箔齐名。这大概是一般学习的人只看到他的皮肤,他的尚的品格,他们都不知道
四、高飞远举 [ gāo fēi yuǎn jǔ ]
【解释】: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出自】: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译文】:天鹅高飞远翔,它所依靠的就是翅膀。
深思熟虑、举目千里、深谋远虑、登高望远、高瞻远瞩。
一、深思熟虑
白话释义:深入地反复地考虑。
朝代:宋
作者:苏轼
出处:《策别第九》:“而其人亦得深思熟虑,周旋于其间,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
翻译:而那人也能深入地反复地考虑,周旋在他们中间,不超过十年,一定有卓然可观的人在其间出现。
二、举目千里
白话释义: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朝代:宋
作者:刘学箕
出处:·《松江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8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翻译:松江的太湖,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风浪不作,水面横平
三、深谋远虑
白话释义:计划得周密,考虑得久远。
朝代:汉
作者:贾谊
出处:·《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翻译: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术;确实不是和过去的人一样的
四、登高望远
白话释义: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朝代:春秋
作者:荀子·
出处:《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翻译:我曾经肢高而失望了,(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五、高瞻远瞩
白话释义: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朝代:清
作者:·夏敬渠
出处:《野叟曝言》二回:“遂把这些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翻译:于是把这些白粉青黛画眉;莺声交谈;都交给他不见听不见;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什么高什么远成语大全 :
好高骛远、源
驰高鹜远、
才高识远百、
登高望远、
言高趣远、
言高旨远、
弛高骛远、
格高意远、
天高听远、
山高水远、
山高路远、
天高地远、
堂高廉远、
堂高级远
才高识远: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度
驰高鹜远: 犹言好高问骛远。
弛高骛远: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答过高过远的目标。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格高意远: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好高鹜远: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天高日远: 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登高眺远:
好高骛远: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