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以人为镜,可以知自己的得失成败,以史为镜,可以知社会的兴盛衰败。
意思是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出自——中国明代周希陶《增广贤文》。
原文: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译文:对于过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应该多了解一些,多记住一些。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
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e68a847a64339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
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来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源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百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度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已知彼,将心比心”的意思是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来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
一、全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
二、赏析:
谈人及人际关系,借古鉴今,将心比心,心要诚恳。
三、出处:《增广贤文》。
四、《增广贤文》简介: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自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zd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