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国子监百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等最高学府的校长兼教育部部长的一些作用。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度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明代理学家湛若水、贪官严嵩、明著名首辅徐阶都做过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也是国子监祭酒。
扩展资料:
在我国、国子学、国子监历史悠久。回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设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二者同设。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这是国子学由高等学府变成教育管理机关的标志。
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答学,更加突出了国子寺的教育管理功能。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也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明、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子监祭酒
不是名称问题,主要看他的所处时代及其职能。
晋武帝时,始立国子抄学,与太学并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北齐时国子学改名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所以国子祭酒后来又称为国子监祭酒。直到明朝以前,国子祭酒或者国子监祭酒,地位等袭同于国立大学校长。多由宰相兼领,主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的政令,以及课试、升黜、教导之事,同时也负责替学官打考绩,所以是从三品。
明、清时,仅设国子监,之前的太学、武学都没了,国子祭酒的管辖范围变小,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降至从zd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