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故事
好了歌,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甄士隐彻悟后进行进一步注解,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
文中还有与之相和的《好了歌注》,承接并引申了《好了歌》的思想。诗歌内容隐射小说情节e68a84e8a2ad7a64364,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好了歌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译文: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
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表现出封建礼教等统治秩序已经无法维系,封建社会上层建筑正在解体,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
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
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
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
人生变幻多无常
这篇词很是冷峭无情,让人体会到世事的无常变幻。由于它常常是进行对比,让人忽冷忽热,让人骤喜骤悲,即具有感染力,每个读过它的人会突然清醒进而醒悟明了,它是曹雪芹对书的总结,也是对人世间的一个总结。不可小看。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长满了长长野草的地方,曾经是歌舞升平的场所。脂砚斋评语是宁荣即败之后。注意这里的两个对比,先写衰后写荣,明是衰在荣之前,实为衰在荣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满目疮痍,又见新纱。脂砚斋说这里是伏潇湘馆,紫芸轩。潇湘馆黛玉住所,这个紫芸轩是哪里呢?我认为紫通红,在红楼梦里通篇都是红色,绛也是红色的意思,以此推断这里说的是绛云轩。是贾宝玉还没进大观园的住所。也是他和黛玉美好回忆的地方。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年华易逝,青春稍纵。转眼间红粉变白头。脂砚斋这里批地是宝钗湘云一干人等。我要在这里说一句,脂砚斋的评语虽对研究红楼梦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因为时间长远,经手着众多,难免会有错讹之处,我们应该分清楚,去其与愿意不符之处,取其与愿意相承之处。不完全迷信脂砚斋评语,这才是正确的方式。所以我认为这句应该指的是史湘云等人,但没有宝钗。宝钗的早亡已经不会有两鬓成霜的情景了。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昨天还在依依不舍的送别旧人,今天又再次迎娶新人。脂砚斋的评语是指的是黛玉、晴雯。我还要加一个宝钗。宝钗既是后者也是前者。当她与宝玉结婚时,她是后者。当她早亡,宝玉再娶史湘云时她是前者。此一番轮回交替才是真正的痛苦至极。世人总是无法体会。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金银满箱有何用,当身为乞丐时,人人嫌弃无人再敬仰你当年的风采。脂砚斋这里分两个说,前句是王熙凤,后句是贾玉甄玉。我认为其实王熙凤也适用于后句。机关算尽,积攒了万贯家财,却因家败而沦落到伏差役当乞丐。当年的风光不见,受尽了冷眼。心苦无人诉。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刚刚觉得别人死于非命。怎么知道自己也走到了尽头。这句很奇怪,脂砚斋没对其有任何的暗示。只是说了一些感叹地话,真是这样还是有什么隐情?我曾经看过另一种评,他说这句实是写到了皇帝。雍正做为第一次抄家的根由被曹家所恨,但是他死后并没有过太长的时间曹家又遭到了再次的抄家,此次是大败。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正感叹雍正的命短,哪知自己也祸到临头了。全为一家之言,再议。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父母教导有方,却在父母过世以后做了强盗。脂砚斋这里填的是柳湘莲一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5干人等。书中从未提到过柳湘莲父母是谁,如何教导,如何去做了强盗,怎么证明会是他呢?所以这里的脂砚斋评语再议。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父母为女儿挑选好的出处,却没想到最后会流落到烟花之地。这里脂砚斋同样是没有特指,我认为是指史湘云和巧姐。史湘云是嫁给一个好的夫婿,但是很快病死。巧姐是熙凤如此金贵她,却在家败时被卖做歌伎。这里通意是父母的心思全白费,最后的结局远不是当初之想象。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总是不满足自己的欲望,结果却是锒铛入狱。脂砚斋评语是贾赦、贾雨村。这个就没什么解释的了。很贴切。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昨天还是身穿破袄让人可怜,今天又嫌官小无威。脂砚斋的评语是贾兰、贾菌。贾兰最后高中举人,想他不肯救巧姐的为人,这评语贴切。但是贾菌是怎么回事让人费解。大概在后几十回应该还有他的大段故事吧。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世间的故事总是如上一般,轮回不断,像唱戏,总有人来,常有人走。纷纷绕绕不休。
反认他乡是故乡.这句不用解释大家也明了,但是指的是谁!曹家名为公侯,实为包衣。是清朝进关俘虏的汉人。但是这批汉人进入八旗,随后又被抬高到与皇族一旗。历经几代后常常会当自己是皇家的人,世代的奴仆。全然忘记了自己曾是被俘虏之人。这里的话我想应该是嘲笑曹家和象曹家这样的奴仆们,大概都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出身,全拿他乡当故乡了。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可笑至极,到最后空无所有罢了。这句是接上句的。忘本的最后也无法替代自己的小小过失,所有的一切皆空幻。
这个好了歌解释与好了歌一样是消极的,但是又是曹雪芹在经历了一场由兴到衰大变革后的苦痛的体现。在他看来已经一切虚幻,只是世人仍不醒悟罢了。看过这个词再看红楼梦就颇有超脱的意思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知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道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专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属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谁能帮我找到这首诗的解读?